在理论上,1989年,胡平在国内首次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业文化”,创建中国的商业文化学。1991年,提出应该推动“中国经济市场化,市场经济中国化”。在他看来,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有私有经济一定的地位。当然,国家对私有经济要加强正确引导,为它们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1994年,在深圳提出新的企业家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同年提出要实现“产业文化化”和“文化产业化”。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他指出“改革开放有一个梯度推进的过程”,不断在向纵深发展。
面向未来的思考者
《改革开放亲历记》,不但是胡平本人亲身经历的“信史”,同时也是他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为背景,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经验教训进行认真思考,探索未来发展轨迹的“心史”。
在书中,他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思想进行了比较集中的论述。胡平指出,中国历史上出现邓小平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不是偶然的。青年时期的邓小平留学法国,“看到了世界的变化”,“亲身体验过西方的生活”,“看到过西方经济发达的景象”,这是产生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因素。胡平强调:尽管似乎邓小平对自己的理论“没有系统的论述”,但是他“看到了中国的格局”,“指出了一条发展的道路”,这是最重要的。而且邓小平的论断非常到位,非常坚定。为了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发展中国,他始终主张“不争论”,扎扎实实地搞建设、促发展。这是邓小平理论与众不同的独特品格。
历史已经证明,开放不是亡国而是强国;那么,开放会不会亡党?胡平认为,这个问题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努力加以解决,经受历史的考验。因此,党要不断总结执政经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首先要解决民主问题,根据本国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政治制度,加强党内民主,推进基层民主,正确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其次,要解决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问题,进而解决全民族精神支柱的问题。
- 2009-12-31改革开放之初杨尚昆在广东
- 2009-12-30宁德在建项目总投资超二千亿 是改革开放30年总和的两倍
- 2009-12-30杨春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探索
- 2009-12-29试论我国改革开放的特征
- 2009-12-21福建省地方人大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活动展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