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编制情结焉何挥之不去
www.fjsen.com?2010-01-22 13:48?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我来说两句

在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中,现在有流行的一个观点是“养事不养人”,这句话本来没有问题,实际上跟“按事设岗、按岗聘人、无岗走人”是一个意思。但现在可能有些认识上的误区,片面强调“不养人”,即财政拨款以用到场地设施的建设上,但用于人工就不行。这样做的结果常常因为没有服务人员结果导致场地设施的空置。其实,事业单位的工作绝大多数是专业技术服务;而公益性事业单位,如医院、学校、福利机构,等等,更是一种人对人提供的专业性服务。所以,提供专业服务的人是第一要素。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政府对这些社会服务机构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对人工成本的支持,亦即政府买服务。政府通过对有关社会服务进行政府采购,非营利机构来投标,中标者按协议保质保量提供专业服务。

而在计划经济理论中,万能的国家(政府)是统帅一切的,所以市场和社会这两大领域也都归属在国家(政府)旗下:前者即国营企业,后者就是事业单位。从80年代中期以来,国营企业一直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这一系列的改革是从“砸铁饭碗”开始的。事业单位改革则一直处于“光说不练”的态势,30年下来,相当一批事业单位既“坚持”了类似国企的惰性,又沾染上官僚主义的官气,而为社会提供的专业服务则常常难尽人意。所以,近年来推行的全员聘任和绩效工资,实际上也是试图从“砸铁饭碗”破局,使事业单位的改革走出不温不火的困境。

因此,事业单位的改革,不管其最后的称呼是什么(譬如照顾既成的习惯仍叫“事业单位”,或加个定语叫“公益性事业单位”),实际上大方向就应该是“非营利”经营。事业单位的改革是一步步地推进的,先是“效益工资”改革,目标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再是“全员聘任”,目标是“按事设岗、按岗聘人、无岗走人”。从逻辑上讲,再下一步,就应该让事业单位真正在社会上承担独立的法人资格,按其社会职责,根据相关的社会科学规律,以专业技术和价值理念,为社会、为大众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要在具体的专业领域内形成服务质量上的竞争,竞争失败就可能意味着被淘汰。

所以,既然是“全员聘任”,就应该打破“编制”的束缚,真正地“按事设岗、按岗聘人”,同时也要做到“无事无岗,无岗无人”,切忌“因人设岗、有岗无事”。当真正有社会需要时,还应该允许多设岗、多聘人。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