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从法国媒体的“政治正确”说开去
www.fjsen.com?2010-01-26 08:09? 郑若麟?来源:红旗文稿    我来说两句

从这种报道方式造成的心理效果说,也对国人形成负面冲击。常年正面报道西方的结果,是我们在潜意识里对自身所处的社会现状更为不满,对西方更为仰慕。而西方常年负面报道中国的结果,则是西方民众长舒一口气:尽管金融和经济危机以来我们处境艰难,但比起“独裁”、“违反人权”……的国家要好得多。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些国内学者又将西方记者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出口转内销”,当作批判中国现实的标枪,这就进一步扭曲了东西方世界的现实。幸亏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亲身体验和观察发达国家的现状、亲历种种不公正,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长期生活在海外,对法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因而中国舆论开始质疑中国常驻国外记者的报道,认为他们从整体上说并没有为中国公众提供一个真实的世界。同时,西方到中国的访问者也在发出类似但相反的质疑。这一现象说明,在东西方互动问题上,双方都走进了一个误区。不同的是,中国驻外记者的“正面报道情结”是出于好意和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而西方驻华记者的“负面报道原则”则更多是源于“政治正确”和意识形态上的取舍,以及潜意识里的种族主义。

“政治正确”:西方媒体的“红线”

其中最令国人难以理解的,是“政治正确”这道无处不在,但又隐而不见、变幻莫测的红线。甚至包括一些经常出国却习惯于浅尝辄止的人,都不了解更遑论理解“政治正确”为何物。而不了解、不理解西方媒体“政治正确”这道红线的存在和本质,是无法真正明白西方媒体的实质的。

所谓“政治正确”(Politically correct),是源于美国19世纪的一个司法概念,主要是要求法庭用语必须遵循“政治正确”原则,即用语修辞均须“吻合司法规定”或“符合法律或宪法原则”。上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一股自由主义浪潮,开始将这一司法概念延伸到政治领域,对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确立了大众传媒用语上的某种“正确性规范”,如某些词因含有种族歧视的成份不能再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用来形容黑人的“negro”(大致相当于中文的“黑鬼”)。今天在欧美任何传媒都很难看到这个词了。美国作为世界文化强势国家,它的这种“政治正确”概念很快传到欧洲,并进一步异化。本来,“政治正确”还仅仅属于风俗、习惯和道德范畴,但在欧洲很快就进入了政治和司法范畴,并从大众传媒领域蔓延到全社会。在欧洲,有些禁区是由法律来界定的。因此,“政治正确”的范围在欧洲便进一步扩大、影响进一步深远。但这一范围究竟界定在哪里,却是变化的、不定的,这才是这一概念最可怕的地方。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