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提供了机遇。全球性危机促使我国加快了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而文化产业恰恰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以内容为核心,基本不消耗其他物质资源,对自然环境没有污染,是最具有可持续发展基础的环保节能产业;文化产业具有广泛的关联度,能够增强产品和产业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价值,延伸经济行业的产业链,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具有强大拉动作用;文化产业准入门槛较低,能够广泛吸纳劳动力,提高就业率;文化产业经济回报高,受益时间长,文化产品一旦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消费者的追捧,就会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文化产业易与新技术、新载体结合创造产业新业态,易与新需求、新时尚结合创造产业新门类,是具有较强创新应变能力的产业。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对接,网络游戏、网络视听、手机文化、网络出版、数字节目、三维动画等一系列新兴业态发展迅猛,为文化艺术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和更多的传播渠道。
第五,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2003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日益清晰,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宏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微观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市场在文化产业中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逐步健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虽然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文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首先,面临着应对复杂局势和复杂环境的挑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社会思想的多元多变,文化工作围绕大局、凝聚力量、增强信心、引领各种文化思潮的任务更加繁重。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西方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加紧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渗透,因此,巩固马克思主义对文化领域指导地位的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随着我国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国外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伴随着西方的管理方式、资金技术、价值理念、文化思潮纷纷进入我国文化领域,这对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我国文化管理方式、法制建设、人才竞争、价值观念均带来挑战。随着市场准入门槛的不断放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文化建设格局的逐步形成,民营文化力量日益壮大,在促进文化繁荣的同时,也对国有文化单位造成了巨大冲击。
- 2009-11-19【《党的建设辞典》辞条】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
- 2009-11-18【《党的建设辞典》辞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2009-06-09李长春在浙江调研 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 2008-12-25李长春: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 2008-11-17李长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