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周天勇:中国住房问题的深层机理分析
www.fjsen.com?2010-01-28 14:59? 周天勇?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我来说两句

[摘要] 中国住房问题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不合时宜。双重因素的叠加效应,推动了中国房价的快速上涨。而快速上涨的房价,反过来一方面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则加剧了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窘境。

[关键词] 高房价;  城市化;  土地管理制度

[作者简介] 周天勇(1958-),男,青海民和人,经济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一、高房价及其经济社会后果

中国的房价是不是很高?有的研究认为,房价和居民收入比应当在3~6的范围,6以上居民购买住房就非常困难了,7以上房地产市场价格也有泡沫了[1]。有的研究认为,合理的居民房价收入比应当在6~7的区间[2]。这些研究对比,在两个方面都是错误的。一是与一些城市化率比较高和人口城乡结构已经稳定的国家不同,中国正处于加速城市化的阶段,大量需要在城镇购买房屋的是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农民工家庭,而中国目前的房价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2007年高达16倍以上,这样高的房价,使农民工永远也进入不了城市,成不了新市民。二是中国城镇居民间的收入差距远比一些发达国家大,平均起来看,似乎房价收入比为6~7的范围,但是,对于60%的中低收入者来说,房价收入比在8~24的范围。

由上表可见,在全国统计的7个收入阶层房价收入比情况中,最高收入户的房价收入比只有2。64,而最低收入户的这一指标却达到23。68,相差了9倍。其中,中等收入户的房价收入比为8。23,已经不具备购买房屋的能力。中低收入的居民占全体居民的60%,加上每年需要向城镇转移的农民人口,85%的家庭没有购买住宅的能力。从下表可以看出,对于农民工的房价收入比为16。52,而对于农民的房价收入比则为25。53。许多专家责难,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是钟摆式的、没有在城市扎根的城市化,建议应当使进城市的农民有工作、住得下,成为永久的城市人口。但是,这样高的房价收入比,实际上已经成了阻碍农民永久进入城市的难以跨过的门槛。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