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浅谈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
www.fjsen.com?2010-01-29 08:27?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人才脱档——“先进标兵”面临生存危机

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系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探索的“公司+工厂+农户”茧丝绸产业化运行模式及其效益的二次分配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众多专家学者的肯定,为造福当地农民,壮大镇村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家在经历数十年探索、发展,取得最大成功辉煌的知名企业也因人力资源的制约而面临生存困境。一方面公司经营班子都是数十年来和农民摸爬滚打,同甘共苦,完全融入当地茧丝绸文化成长起来的草根人才,现在年龄都偏大,虽然他们对充实年轻一代经营管理人员十分清楚,但要选择到既能驾驭市场、具有熟悉茧丝绸生产加工技术和管理,又能融入农民中间、具有协调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的人才并非易事。另一方面在农村资源向城市转移的大背景下,栽桑养蚕挖掘了农村留守的老弱妇孺简单劳动的生产潜力,为其生活安定提供了靠实的出路,但一定年限后,当这批劳动力完全老化,而那些进城务工人员又不满足亩均4000元养蚕收益时,则面临着基本劳动力短缺;这势必要进行产业转移,或采取新的组织形式来谋取更大效益源泉。但核心问题还是“人”,造就一个人才群体,以及时间、空间的跨度,反复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要求,让人很难再有信心。这样很容易使这一多年艰苦努力,形成的农业产业化龙头特色项目失去生命力。

草根人才——“产业提升”凸现能力不足

东台农民勤劳智慧,商品经济意识浓郁。各级行政组织因势利导、推广服务,使得各类农产品产业化规模不断壮大,绿色“含金量”不断提高。该市三仓镇农民精耕细作,极高的田间茬口利用率、大棚设施瓜果蔬菜规模种植久负盛名,多年努力积累的“东台西瓜”品牌、“佳脆牌”萝卜、青椒、胡萝卜等无公害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加之50多个产销合作组织,1400多人的农民经纪人队伍,使该镇亩均效益稳定在4000元以上,极强的农业产业化活力,佐证了其为江苏农业第一县的殊荣当之无愧。在调研中,深感到东台人对目前的佳境远非农业经济发展的尽头非常清醒,局限在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大多定位于初级的日常消费的农副产品生产经纪人难以获取市场主动权的原始贩运销售方式,使得收益与辛劳的比率差距较大;要进一步释放出现有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空间,出路在于产业升级;而在农业产业化中显现出“吃苦耐劳、搏击在前、初有成就” 优势的草根人才,因受小农经济的思维束缚,自身文化知识的欠缺,现代经营模式的迟滞反映,客观上难以在未来产业升级中有较大的作为。必须打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服务平台,实施多层次、多方位、多途径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造就一批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人才群体。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