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论断[8](p17),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的思想,[7](p225)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手段和根本目的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它把生产力问题置于最高的位置,把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突出的核心,提供了对社会主义完整深刻的认识,确立了评判姓“社”姓“资”的根本标准。根本上解决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问题,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由“特征”飞跃到“本质”,进人一个崭新的阶段。它作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探索的新成果,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最重大的理论问题,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由传统理论形态向当代理论形态飞跃的重要标志。
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实行的是有计划的产品经济。“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9](p323)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后,忽视了马克思恩格斯论断的前提--发达国家革命的共同胜利,都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不可动摇的原则。列宁和毛泽东虽然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经济进行了有益探索,但都没有得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结论。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出发,以无畏的创新精神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3](p373)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市场经济是现代化大生产不可逾越的阶段。从而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2007-12-21 虎扑nba::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 2007-10-16新华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十大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