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文史纵览 > 正文
2009年网络文学综述
www.fjsen.com?2010-01-29 08:37? 马季?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2009年是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在官方、出版业、高校、文学网站和民间机构合力之下,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进入全面融合期,融合主要体现在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与创作上的频繁对话交流,以及产业上的创新拓展与进一步规范。两种写作之间出现最大公约数。一个适应时代需求,多方共同推进,初步形成行业规范的网络文学创作、消费环境已经出现。值得一提的是,从本年度的发展态势来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不仅在创作理念上产生互补,随着传统作家作品上线数量的增加,具有网络特点的生产、消费机制将适用于更广泛范围,促使两者的融合趋向多渠道、全方位。

一、网络文学整体向纵深发展

2009年,网络创作人气旺盛,网络诗歌热潮不减,博客写作门类细化。网络文学在量的积累和形式不断变化中,整体向纵深发展,形成文化多元的战略格局。这对文学在未来的发展是一个良好的铺垫。

1、网络创作引发“第三次诗歌浪潮”。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沉寂一时的诗歌再次活跃起来,迄今为止,诗歌网站、论坛、专栏和博客超过1万家。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发网络诗歌写作热潮仍在延续;在国学热的推动下,网络古体诗词写作出现全新局面,超出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任何时期,各地古体诗词协会活动频繁,中华诗词协会成立之初会员只有1。6万人,2009年会员已达200万人。总体来讲,网络诗歌的写作特点是大众化、即时性和非商业性。网络诗歌(包括古体诗词)的写作人群分布最广、年龄差距最大、作者数量最多,每年产生约20万首作品。诗人于坚认为,互联网的出现,进一步打破了权力对资讯传播的垄断。“网络是非常好的东西,发表可以自由,直接面对读者,同时对诗人也是最大的考验。网络的活跃,也使得传统的诗坛日益被抛弃,当代诗歌最有活力的核心已经转移到网上。网络时代的到来,使编辑们的发表的特权受到严重的威胁,也使被编辑制度保护着的平庸作品的命运受到了威胁。”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