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确解读全面了解了中美两国的现状和问题之后,问题就非常清楚了,当前中国出口增长不容易大幅减少,而美国的就业则是当务之急。如果要双方都能够缓解当前的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中国增加从美国进口,尤其是环保低碳技术、清洁煤的技术等。问题在于,美国国会能允许增加美国对华出口高技术类商品和技术吗?
知己知彼,是世界各国,也是中美制定贸易平衡政策,避免采取任何单边过激的保护主义的前提,这对全球政治家都是智慧的考验。
可要消除误解和偏见,实在很不容易。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刊文说,就像1930年一样,由于双方都误会或低估了对方的问题,很难想象贸易纠纷会得到理想的解决。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紧张态势逐步升级、各国采取激进的行动和反应。虽然全球贸易战有些危言耸听,误解和低估的恶化,可能会使全球重新付出上世纪30年代盛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代价。
作者是怎么理解中国的呢?文章说“中国的问题在于,它不能足够快地改变对外国净需求的依赖,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贸易逆差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政治上也无法接受需求流向贸易顺差国家所导致的高失业率——美国的失业率高达10%,某些欧洲国家甚至更高。”
不妨说,《金融时报》此文,仅仅“一半”正确地向全球解读中国的现状。实际上,中国不仅存在巨大的出口市场的需求,也存在巨大的进口需求,所以不是“净”外需市场,中国本身也是个巨大的市场。按照比较优势的贸易理论,中国有许多不具比较优势的商品和服务,需要通过进口的方式获取,这一点是中国和世界过去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的,可以说是最大的误解和忽视。
虎扑篮球:美国,《金融时报》此文也只说对了一部分。的确,白宫经济刺激政策效应不明显,特别是高达两位数的26年以来的最高的失业率,使得劳工背景的民主党政府备受压力。但“在政治上无法接受需求流向贸易顺差国家所导致的高失业率”是不正确的。因为,流向贸易顺差国的需求,并不会创造美国的就业机会。而且 “在政治上”无法接受的说法,把贸易问题变成政治问题了。
- 2010-02-02月球起源新理论:地球核爆炸促使地月分离
- 2010-01-28与时代同步 与理论同行——访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
- 2010-01-28评《新经济时代的品牌理论》
- 2010-01-28许云昭:反腐倡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 2010-01-24“节食日”只不过是一个华美的理论幻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