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制高点
www.fjsen.com?2010-02-12 11:11? 华 生?来源:红旗文稿    我来说两句

社会主义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已成为未来人类继续繁衍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尽管有了这么多的变化,应当看到,无论当年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未来社会的设计还带有多少猜想和乌托邦的色彩,让我们现在惊叹的不是他们也会有预测和设计上的偏差和失误,而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他们在100多年前发现的许多趋势和原理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他们虎扑篮球: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他们对不公正社会秩序的批判和对美好社会的追求,他们虎扑篮球:全球一体化趋势和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将成为社会其他人发展的条件的预言,仍然被证明是正确而有效。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环境的变化,生活在地球村上的人类越来越相互关联、相互依赖,越来越需要彼此协调一致的社会行动。社会主义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已经不再是一种理想,而成为未来人类要继续繁衍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说的国家机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压迫和剥削的不平等制度不是被消灭,而会“自然消亡”的观点确实包含了一种天才的直觉。而反观苏联模式的失败,正是因为其在经济上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未来社会经济模式还不完善的设想,固守计划经济与单一公有制,而在政治上背弃了马克思主义虎扑篮球:无产阶级政权的直接民主本质、公仆职能和工人待遇的基本教诲,又长期闭目塞听,只听歌功颂德,拒绝任何严肃的批评意见,从一个奉献牺牲的革命党蜕变成一批做官当老爷的特权贵族,从而严重脱离党员群众和人民,这样当然就谈不上与时俱进地修正过时的原理和结论、发展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正的理想和目标,从而最终被历史和人民抛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问题,这应当说是抓住了问题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革命的和批判的,正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受前人的思想束缚,对到他们时代为止人类文明成果不预设任何框框和前提的批判、吸收和总结那样。坚持马克思主义,核心是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绝不停滞盲从的革命性和批判性,坚持为人类的解放和普遍幸福而不是任何特殊利益集团更不是为自己谋利益的立场,坚持与时俱进地对前人包括马克思以来的全部人类文明成果进行不唯书、只唯实的审视、批判、吸收和思考的方法,而不是固守任何人包括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过时观点和历史结论。同样,我们今天的思考、观察和结论,也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后人的再审视、再检验和再批判。这才是解放思想的真正含义,这才叫马克思主义没有结束真理,而只是开辟了不断认识真理的道路。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不仅是过去理解的那样,只是将马克思主义不变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若干原理和历史结论需要更正和发展,也是因为中国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新实践。如果说,仅仅存在了两个多月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就促使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共产党宣言》作出重要更正,指出“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那么,在有了20世纪以来共产党人夺取政权包括大多又失去政权的近百年的经验教训,在有了社会主义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之后,《共产党宣言》的进一步修改显然已经不可避免,中国特色的创新显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际上也就是要回答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条件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也是党的使命和思想建设的中心问题。因为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中,只有计划经济加日益单一的公有制,没有个人经济自由和发财致富空间。路径也是确定性的,就是不断发展生产力以便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显然,这种经济模式生活单调、动力不足因而难以摆脱贫困和落后,既无贫富悬殊,也没有灯红酒绿的社会污垢,虽然符合社会主义的经典定义,但已落后于时代的进步,也不符合人民的需要。而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使发展成为第一要务。改革开放发展多种所有制和市场经济,使竞争分化的贫富差距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招商引资促发展不仅使资本的拥有和支配者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法一员,而且在必然存在的劳动与资本、权贵与大众、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中,个别官员难免不有意无意地倾向于资本和权贵一方。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和能够市场化实现其商业价值的各界精英名流可以自由支配的货币权力在某些地方已经使个别官员的行政权力相形见绌,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土壤因此而发酵。甚至一贯被认为是社会主义主要经济成分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垄断、低效的毛病并未完全根除,其以社会的名义但更像是为了自身利益向钱看的国家资本主义做派,并不比法纪松弛但效率更高的私人资本主义更受大众欢迎。在这样的大转变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底意味着什么?共产党人的定位和使命又在何处?这是党的思想建设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