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教育的问题很多,全社会对于教育似乎出现了所谓的“集体失望”。一方面,大家对教育很不满意,批评,抨击,抱怨;另一方面,大家对教育又茫然,无措,都不知道怎么做。由此失去了信心。
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要摆脱中国教育的危机,当务之急也许还不是体制、机制、方法的问题,而是如何尽快解决全民对于教育的集体失望。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温总理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句话用在当今的教育改革这个问题上同样恰到好处。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教育文明的大国,作为一个有着“耕读传家”传统、全社会高度重视教育的民族,当务之急应该唤起我们全民族对于教育的信心!
重建人民对教育的信心问题不仅非常重要,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正如我们成功地应对金融危机。如何帮助人们建立对于教育的信心呢?
第一,应该用美好的教育蓝图激励大家。我们正在制订国家中长期改革的教育规划,这个纲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打磨,初稿已经出来了。我三次参加这个纲要的起草修改工作。总的来说,我们的改革思路基本上理清了,对于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蓝图也描绘得比较清晰。应该尽快把纲要提交社会讨论,发动文化名人、企业家、社会组织等参与讨论,进一步明确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全民参与教育规划纲要讨论的过程,既是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也是增强信心的过程。前一段时间虽然在网络上广泛征求意见,也召开了许多座谈会,但是坦率地说,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动员,主流媒体也没有进行深入的参与,社会只是对于文理分科、高考改革等几个热点问题有兴趣,而对于教育投入、教育方针、国家教育价值观等重要问题,几乎没有讨论。包括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能够实现吗?所以,我建议尽快把这个规划纲要的文稿公之于众,广泛听取意见,通过讨论,进一步唤起全民对教育的信心。
第二,应该用美丽的教育故事鼓舞大家。现在,我们对于教育的批评多了一点,埋怨多了一点,指责多了一点,似乎我们的教育一无是处,似乎我们的教育暗无天日,似乎我们的教育病入膏肓。其实,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有许多非常感人的教育故事。就拿我们的新教育实验学校来说,就有像常丽华老师和山西绛县这样的典型。常丽华老师是山东临淄的一位普通小学老师,她和她的孩子们用五年的时间读了524本书,其中许多是中外经典名著,走遍了山东的名山大川,她为孩子们开设了孔子课程,农历诗词课程,带领孩子们超越中国文化的时空。孩子们人人会乐器,个个有绝活。毕业考试三分之一的学生三门主课全满分。山西绛县作为新教育实验区,全县所有的学校,每天早晨用一首诗开启新的一天,每天中午有40分钟时间共同阅读,全县3000名教师有2000多人坚持开教育博客,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绛县人大成立了“教育发展促进会”,每年评选感动绛县的十大教育人物。可惜的是,这样生动具体、催人泪下的故事,没有成为我们媒体的声音。
是的,我们对于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很多精彩的故事关注得少了一点。无论是在常老师这样的课堂里,还是像绛县这样的教育改革的实验区,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精彩,听到很多美好的教育故事,只不过这些东西远远没有引起我们的发现、关注、推广和宣传。许多好的东西没有被张扬,正气没有抬头,榜样没有去引领。
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这是一个不能没有方向感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发现精彩的教育故事,同时也要解决好我们的教育哲学,解决好我们国家的核心的教育价值观问题。在规划纲要制定的过程中,我反复问自己和同仁,我们改革的哲学基础是什么?这是很大的问题。整个民族要知道什么是好的教育,教育要往哪里去。我们一直说,教育的使命不是为了分数,也不是为了就业,而是培养美好的人性、塑造美好的人格,同时建设出美好的社会,引领人类不断地走向崇高。这才是我们教育的当务之急,才是回到教育的原点。(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 2010-02-10三明梅列区开展“一校一品”活动 创优质教育
- 2010-02-10柳斌:充分认识基础教育的“基础”作用
- 2010-02-10袁贵仁: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2010-02-10语文也可考听力英语单独考口语
- 2010-02-09福建农林大学两景点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