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秉林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龚克代表(天津大学校长)
贾康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
郑功成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
努力实现4%既定目标
【百姓关注】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4%,这个目标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线当中。教育经费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钟秉林:如果没有可靠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就很难实现。政府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尽快实现4%的目标,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近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不断提高,年均增长0.17%,2008年为3.48%,即使维持在这一平均的增长速度,到2012年也是可以达到4%的既定目标的。
龚克:4%的目标写入教育规划纲要,一方面说明国家的意志和决心未变,一方面也说明教育发展之不容易。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两个增长”,特别是“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的要求,实际上是比4%更加实质性的要求。
贾康: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不仅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因此,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达到4%,是我国政府长期以来的努力方向。尽管由于我国GDP增长迅速、财政收入占GDP较低等多种原因,4%的目标我们一直未能实现,但是,这并不能抹杀我们国家重视和发展教育所做的工作。
引入社会力量缓解压力
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百姓关注】最近财政部对民间给予学校的捐赠采取财政配套政策。当一个企业家给予学校捐赠时,不仅能够享受一定程度上的税收优惠,而且接受捐赠的学校还可以享受一定数额相应的财政配套拨款。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教育?
钟秉林: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要推动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体制的形成和完善。今天,中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过去的单一依靠政府,到现在的包括学费、社会捐赠、企业赞助等在内的多重渠道筹集资金。我们既要让主渠道发挥充分作用,也要转变办学观念,多种机制筹集办学资金。
郑功成:放眼国际,任何国家发展教育事业,如果没有社会资源参与,都不能实现大教育、教育立国的目标。国家要通过适当的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予以鼓励和引导:一方面,要给民办学校同等的地位和待遇;一方面,给予捐资助学人税收优惠。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能把经费投入的受益者仅看做民办教育机构本身,还应该看到,经费投入的最终受益者为接受教育者。
- 2010-03-12按照具有世界眼光的要求建设学习型政党
- 2010-03-12中国农大校长柯炳生:大学仅仅去行政化是不够的
- 2010-03-12重新审视再生资源利用
- 2010-03-12社保工作如何体现公共服务个性化
- 2010-03-11探索农村党建科学化的“人文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