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韩康:中国经济为什么能最先走上复苏之路
www.fjsen.com?2010-03-12 11:18? 韩康?来源:理论前沿    我来说两句

中国经济能最先走上复苏之路,得益于政府反危机政策的合理有效实施与中国经济发展基础的坚强支撑。当然,要想保持持续增长,还面临通胀预期等诸多问题,当务之急必须要改变高度依赖出口的增长方式,走独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今年6月2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一份正式文件中宣布。中国这个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已经开始复苏”,同一天世界贸易组织WTO宣布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09年超过德国,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强烈反响。法国《费加罗报》称“这是一片黑暗中的一点光明”;德国《纽伦堡日报》23日的大幅标题就是“世界经济的希望在中国”。

人们可能注意到了,这些高度评价的用语在国内并没引发多少反响。相反,在中国的政府和学界层面,小心谨慎和留有余地的分析评价仍然是主要声音。但是无论如何,事实胜于雄辩,一切都需要凭事实说话。依据现在一些最基本的数据我们可以断定,中国至少已经走在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前列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中国经济能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止跌回升和最先走上复苏之路呢?

一、中国经济能最先走上复苏之路的两个主要因素

中国经济能最先走上复苏之路,我认为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政府反危机政策的合理、有效实施;二是中国经济发展基础的坚强支撑。

第一个因素。政府反危机政策的合理、有效实施。

这次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各国政府当局运用自己智慧、经验、魄力和驾驭能力同危机的较量。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有不俗的表现。中国政府的行为尤其应该打一个比较高的分数。

首先是政府反危机政策的及时、果断且力度非常之强。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全面蔓延的2008年11月初,中国政府就在极短时间内出台了被称为“一揽子”的反危机方案。这个方案的明确目标是以迅速扩大内需遏制经济急速下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的增长目标为8%。政府的宏观政策果断转向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政府宣布从2008年底到2010年新增投资1,18万亿人民币,带动约4万亿的投资。到现在为止已经分四批下达了3800亿元。地方政府也提出了总规模18万亿的投资目标。

对比一下,美国布什政府的“保尔森方案”和奥巴马政府今年2月签署的“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两届政府总共预备筹措投资15870亿美元,约为美国经济总量(13.5万亿美元)的11.75%。中国的中央政府加地方政府预备筹措投资22万亿人民币,相当于32900亿美元。仅中央政府投资4万亿人民币一项,就占GDP(30万亿人民币)的13.3%,比前者的投入强度要大得多。

其次,政府的反危机政策具有系统设计的特点。中国政府的“一揽子”反危机方案,有一个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菜单。这个菜单包括了扩大内需的10项重要措施,主要有五大类项内容:一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四是加快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五是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