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今天需要什么样的改革者
www.fjsen.com?2010-03-29 15:16? 姚 桓?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时代在发展,改革在深入,在新阶段、新起点上的改革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改革的直接效应和短期效果在减弱,长期积累的难题和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公众对改革的审视判断更加理性、甚至苛求和挑剔。照搬过去改革的做法和经验会出现新的本领恐慌,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改革者呢?从微观情况看,继续推进改革需要领导者具有新的勇气和智慧,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优化环境、创新机制”。现在,一个地区、单位的改革迈上新台阶,不是要点燃三把火,短期内产生轰动效应,而是创造有利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机制。在这样的环境和机制下,发展是科学、全面的,包括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创造活力与和谐稳定的统一、竞争局面、进取性与安全感、归属感的统一、事业进步与人的素质提高、全面发展的统一。在这样的环境和机制下,群众对前途有共识和信心,发展就有强大的后劲。显然,完成这个复合性综合性任务比推行狂飙突进式的改革更艰巨。

“科学谋划、系统思维”。完成这样一个复合性、综合性任务需要领导者系统思维,科学谋划:既要对经过实践检验的改革措施加以坚持和完善,也要对不完善、不适应的措施加以调整;既要建章立制,又要注意各项制度的有机衔接、形成机制。机制不是制度的简单叠加,而是以制度为依托建立的有明确目标、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的工作方式。创新机制是需要系统思维的。“利益是敏感的神经”,目前最感困难的是建立合理的利益格局。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在总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对某种资源配置状态进行调整,使一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其他人的状况至少不变坏,符合这一性质的调整被称为“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改进”启示我们,不应该在满足一些人的利益时损害另一些人的利益,共进、双赢、普惠应当成为下一步改革的原则。而在实际生活中,任何措施的执行都有“利”和“弊”两方面,要全面考量,决定取舍,使攻坚性的改革措施和配套性的措施相协调,最大限度地保证改革措施的普惠性,争取收效最大化和代价最小化。还要考虑改革措施的长远效果,防止为解决一时难题而急功近利,避免为纠偏而不断反复,以至“面多了放水、水多了加面”,形成“对改革的‘改革’”。

“民主决策、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新阶段考虑改革问题的“底线”,是任何举措不可触动的“高压线”。如果说过去,一些地方为解决资源不足的困难,在超常规发展中采取了某些强行措施(强迫集资、摊派等),取得一定效果,也造成了明显的“改革后遗症”。那么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违规操作乃至违法行事,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应当彻底禁止。历史的辩证法是,改革的特定阶段需要并造就了一些风云人物,他们以激进的方式推动了改革,功绩应当充分肯定;而改革发展的更高目标则是创造一个不需要激进手段的环境——以健全的民主法治为基础的公民社会。无论从发展党内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还是从避免重大失误的角度看,现在的改革都要坚持民主决策。现代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团队智商高于个人智商,因此提倡团队学习。党的历史经验也证明,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往往是片面的。事物总是有个别情况的,“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事实不能成为否定民主决策的借口。按照程序民主做出的决策比较稳妥、执行起来阻力较小,而一旦出现问题,也比较容易反馈和及时纠正。如果为强调效率而忽视民主决策、靠少数领导人的个人智慧而决断,这种做法一旦因个别成功而成为惯例,它带来的损失和隐患远远大于一时的成效。

“沟通协调、人文关怀”。今天的改革仍然需要最广泛地动员群众,而内容和方式要有新变化。现在,群众的参与意识更强、利益诉求更直接,更不能容忍“被民主”。据此,应着眼于建立双向的、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领导者不能把“代表群众”变为“代替群众”,要善于和群众沟通、平等交流,在宣传中向群众学习、在服务中引导群众;群众理性地响应号召,同时又能够进行批评和监督。特别是领导者在宣传、动员群众时应该表现出人文关怀,注重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不仅引导群众投身改革、作出贡献,包括为未来作出必要的牺牲,而且让群众亲身体会到此时此地(而非彼时彼地)的幸福。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在和平建设年代,一切发展如果不能最终落实到人民群众的幸福上,那就会失去意义。群众真正懂得改革的意义,产生现实的幸福感,以“我参与、我奉献、我收益”的主人翁态度投身改革,许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作者为北京党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