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水旱灾害防御要努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明显增强:全国建成堤防28.7万公里、水库8.6万座、重点蓄滞洪区97处;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到7441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847万公顷。近年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目前,中国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备防御近100年来发生的最大洪水的能力,中小河流具备防御一般洪水的能力,重点海堤设防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遇中等干旱年份,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可基本保证城乡供水安全。但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我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还需要不懈努力。
一是努力与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相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受制于水,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提高农业抗灾减灾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但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抗御水旱灾害能力仍然十分薄弱,全国仍有一半以上的耕地望天收,缺少基本灌排条件。现有灌区普遍存在灌溉设施标准低、工程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
二是努力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要求相适应。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以上,城镇供水人口将超过11亿。巨大的城市群、庞大的城市人口带来的供水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城镇化使城市水文特性与水旱成灾机制均发生显著变化,人水争地日趋突出,局部水系紊乱,河道与排水管网淤塞,人为导致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下降,防洪风险和负担日益加大。
三是努力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水利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但自身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我国人口密集、财富集中的东部和沿海地区,也是洪水风险度较大的地区,单位面积水旱灾害损失呈加重趋势。相当多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和规划内病险水库分布在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比较脆弱的中西部地区。统筹流域区域水利协调发展、优化水利工程布局、完善区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任务十分繁重。
四是努力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要求相适应。水旱灾害防御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民生需求。目前,我国还有两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每年仍有4500多万城乡居民因旱生活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全国还有3万多座病险水库,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严重滞后,2/3的中小河流达不到规定的防洪标准,这些都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是努力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适应。水是生态环境的基础因子,生态供水安全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一些地区长期以来忽视生态用水问题,工农业生产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用水,工业废水的不达标排放,农药过量使用以及超采地下水等,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六是努力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要求相适应。水资源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重点领域。受气候变化影响,近20年北方水资源总量不断下降,局部地区强暴雨、极端高温干旱及超强台风等事件突发多发并发,水旱灾害广泛性、突发性、反常性、不可预见性、严重性更为明显,防御难度加大。同时,我们在预测预报预警能力、防汛抗旱社会保障能力、防汛抗旱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不少差距,人民群众的水患意识、防灾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较为薄弱。
- 2010-04-16进一步推进打击手机网站涉黄专项行动
- 2010-04-16“全国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活动”启动
- 2010-04-16深度调研:用阅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 2010-04-16农民工落户城镇机制研究
- 2010-04-16内在加强党性修养 外在提高制度执行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