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认识社会公正不能仅关注收入差距
www.fjsen.com?2010-04-20 15:40? 吴忠民?来源:学习时报    我来说两句

现在,社会公正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各方面所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而最直接也是最容易引起人们关注的是相对比较直观和现实的收入(贫富)差距问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几近成为学术界社会公正研究或是社会不公研究的代名词。

虽然收入差距是社会公正问题当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同样应当看到的是,社会公正问题不仅仅是收入差距问题,而是一个远远超出收入差距范围的问题。认识社会公正问题仅限于收入差距问题的局限性在于。

第一,对于社会公正问题基本状况的描述与概括不全面。社会公正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如社会成员基本权利的维护、机会平等、按照贡献进行分配、社会调剂、社会阶层结构(社会力量的配置结构)、基本的制度安排、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发展的基本路径问题等等。所以,一旦将社会公正问题局限于收入差距问题的话,那么,前述一系列重要的问题就容易被忽略。这样一来,对于社会公正的基本描述和概括不可能全面。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判断不可能是科学合理的。

第二,对于社会公正问题的基本状况难以作出准确的定位。从一定意义上讲,收入差距问题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关键要看在这些表象背后的实质。如果仅仅就收入差距问题谈论收入差距问题,那么对当前社会公正状况的判断容易出现两种误读。一是容易将一些合理的差距当成不公正的事情来看待。比如,有时难免将平等问题予以泛化和绝对化,认为基尼系数越低越好,而忽视了社会成员多样化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不经意间将平均主义视为合理公正的事情。另一种误读是,有时容易将某种过渡性的现象当作合理公正的事情来看待。比如,如果只从收入差距的角度看,那就容易得出判断: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介于0.3-0.4之间,这是最为公正合理的收入差距现象。岂不知,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社会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之初,市场经济体制远远没有形成,现代社会更谈不上定型。在这样的情形下,收入差距的具体状况属于过渡时期不具有确定意义的一种现象,谈不上合理公正与否,更谈不上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第三,对于社会不公的原因不可能作出准确的解释。收入差距只是社会公正问题的一种结果,而不是原因。如果将社会公正问题仅仅局限于收入差距问题的话,其结果是对于不公正的收入差距现象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作出准确的解释。

第四,对于解决社会不公问题的对策建议难免不全面、不到位、不可行。比如,对于解决社会不公,不少学者的主要对策建议限于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或是应当通过加大税收力度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方法。实际上,这是一种十分技术层面上的政策建议,过于简单。应当看到,何种收入分配政策的应用,从根本上讲,最终是取决于社会所认同的基本价值理念、社会利益的博弈结构等等。一个社会,一旦缺少得到社会认同的、并且是能够与现代社会及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基本价值理念,就不可能制定出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而且,如果没有公正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社会力量配置结构),那么,再好的收入分配政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会变形走样。显而易见的是,解决社会不公问题的对策建议,必须是全面和综合的。

基于社会公正问题的复杂性,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公正问题宜从多个层面的角度,采取“逐层递进”的研究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第一个层面,先从外观表现上,描述和概括中国现阶段收入差距过大这一重要的社会不公问题的基本状况。在中国现阶段种种社会不公正现象当中,过大的收入差距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一点,从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之间居民的收入差距以及富裕群体所占有的财富比例等几个指标中可以比较清晰地显示出来。对此,很多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第二个层面,进而以社会公正的四项基本规则为视角,对于中国现阶段社会不公现象的各个主要环节进行探讨。即从基础性基本权利的保证、机会平等、按照贡献进行分配和社会调剂进行描述和分析。从这四个维度着眼,可以在不小的程度上解释中国现阶段不公正不合理收入差距问题的直接原因。其中无论哪个维度出现了问题,均会造成不公正的收入差距。比如,在一个社会当中,如果缺少了对社会成员基础性基本权利的保证和社会调剂的话,那么,就意味着这个社会缺少必要的“保底”和“限高”,那么这个社会当中的收入差距必然会扩大。

第三个层面,进一步从社会阶层结构(社会力量配置结构)的层面,对于中国现阶段社会不公现象的根源进行分析。现阶段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社会阶层层面上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有两方面的问题最为明显:从基础阶层层面上看,社会主要群体出现了某种弱势化的趋向,主要表现为:相对剥夺感较强,而且劳动者的尊严感开始削弱;劳动技能总体水准在下降;程度不同的边缘化。从较高阶层层面上看,则是精英群体之间出现的某些利益结盟迹象。主要表现为:某些政治精英群体成员同某些经济精英群体成员之间排他性的利益分享;政治精英群体某些成员以公谋私的现象。社会主要群体某种弱势化的趋向与精英群体某些利益结盟这样两种反差巨大的现象,必然会造成一种许多社会成员基本权利阙失和整体利益结构失衡的社会,必然会使中国现阶段社会公正基本状况趋于变坏。

第四个层面,再进一步从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制度层面,对中国现阶段社会结构层面不公正问题的根源进行研究。

在中国现阶段,社会阶层结构层面之所以会出现某些不公正不合理的问题,一个重要的根源就在于,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当中,中国公正合理的理念和相应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正因为如此,所以,对于中国现阶段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最终必须深入到发展理念和制度建设的层面。

对于一个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来说,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制度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一个社会一旦在发展理念和制度安排方面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那么,势必会使社会阶层结构亦即社会力量配置结构方面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并进而引发一系列比较严重的问题。

中国现阶段制度建设当中的主要缺陷至少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基于社会公正理念而设计的现代制度当中的许多内容没有到位。其二,许多已有的、从外观上看比较像样的制度却得不到应有的落实。其三,出现了一些新的、却带有明显缺陷的制度。其四,在社会转型时期,作为制度的替代性物品——缺乏稳定性的种种政策在社会生活当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当前制度层面上的问题对于社会阶层结构亦即社会力量的配置结构必然会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制度的缺陷必然会造成社会整体利益结构失衡的情形,进而必定会造成强势群体不恰当侵占弱势群体合理利益的情形,必定会导致此群体利益的增进往往是建立在另一群体利益的受损基础之上现象的出现。换言之,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有时会呈现出一种零和博弈而不是互惠互利的状况。于是,社会各个群体相互间的利益不可能实现双赢的局面。由是反观中国现阶段社会阶层结构方面之所以出现了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其主要症结之一就在于制度安排方面有着明显的缺陷。

由上可见,对于中国现阶段社会公正问题采取“逐层递进”的研究路径的益处在于,在相对全面把握中国社会公正问题各个层面上的基本状况的同时,通过对不同层面社会不公现象“原因倒推”的方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找出社会不公问题的生成逻辑,即寻找出造成社会不公现象原因当中带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的逻辑关系大致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转型背景条件下,正是由于发展理念和制度、政策层面上存在的问题,造成了中国现阶段社会阶层结构层面上的主要问题;而正是由于社会阶层结构层面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特有的社会环境中,直接导致社会公正在四个重要的环节上出现了问题,进而又直接造成了中国现阶段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从逻辑关联性来看,后一层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解释前一层面问题的原因,反过来则无法予以解释。

虽然收入差距是社会公正问题当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同样应当看到的是,社会公正问题不仅仅是收入差距问题,而是一个远远超出收入差距范围的问题。

基于社会公正问题的复杂性,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公正问题宜从多个层面的角度,采取“逐层递进”的研究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