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叶小文:中国文化应该“走出去”!
www.fjsen.com?2010-06-21 16:41? ?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每年五月有一个“联合国世界文明对话日”。在世界文明对话的舞台上,中国的声音现在还比较弱,中国的“话语权”还比较少。虽然这个舞台热闹非凡,是“你方唱罢我登台”,但中国往往唱得不多、登台更少;我们往往还是在人家搭建的舞台上、在人家的主场里当配角、唱帮腔、跑龙套。

文明对话的基础,是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应该“走出去”!拿什么“走出去”?以何姿态“走出去”?以何贡献“走出去”?

一、中国文化应该“走出去”

我曾问当年作为中方加入世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的龙永图,中国为何要加入世贸组织?他打个比方说,一个农夫挑担菜上市,可以卖了就走。但渐渐生意做大了,就总要摆个菜摊,进而就要开商铺,开超市,就要去了解和遵守市场规则,并争取和保护自己的权益。因而就必须加入这个市场的组织,遵守并参与制定市场规则。

今天,当农夫成为世界最大超市的总经理,当中国的贸易出口已居世界第一,我们在经济上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走向了世界。我们还有什么要走向世界?

中国正在崛起。大国崛起两手都要硬,现在我们经济上已逐渐硬起来了,但另一只文化之手却是软的;我们经济发展的势头强劲,“中国制造”在不断走向世界,而中西文化交流却是“贸易逆差”,严重入超。

当今世界性文化重大转折的景观是: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军事竞争正显现为“文化竞争”,或者说那种可见的国力“硬实力”竞争,已逐渐被更隐蔽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所遮掩,对这个国际文化未来的大格局,我们不可不察!英国前首相撒切尔说过,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此话提醒我们:中国文化不“走出去”,中国在世界上就只能永远是“提篮小卖”的农夫。

我们仍然还是个“大而不强”的大国,还需要若干年的韬光养晦,但也并非在文化的竞争、文化的输出上无所作为。中国不应该满足于人类物质生产加工厂的地位,需要重新认识自己在世界文化中的位置;中国应该有魄力和勇气参与调整当代世界文明进程,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且要把这种声音放大为国际的声音;中国在争取“物质现代化”的同时,要尽快实现“精神现代化”;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拿来”了一个世纪以后,也要开始“送去”,让世界了解我们的优秀文化,尽快结束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单向透支”和“文化赤字”现象。昔称“紫气东来”,今有“和气东来”;人叹“文明冲突”,我有“和风西送”!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