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后危机时期福建外贸发展的形势和对策
www.fjsen.com?2010-06-23 16:19? 黄建忠 张明志?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不能不引发对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思考。就福建而言,在后危机时期,重新审视福建外贸发展走过的历程,分析福建外贸发展的新形势及其思路、对策,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

◆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外贸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福建外贸的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福建外贸的稳步增长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至国际金融危机前福建外贸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以来福建外贸发展的调整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福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为24.11%。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进出口贸易额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1990年至1999年,全省贸易累计额达1230.8亿美元,比20世纪80年代累计额增长近8.7倍。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福建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增长阶段。2000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居全国第6位。随后的几年,特别是2002年我国加入WTO后,福建对外贸易总额几乎每年增长近100亿美元。从2000年到2007年,全省累计进出口总额达3466.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9.65%。

自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等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 2008全年福建进出口增幅由年初的29.2%下降到12.34%,全年进出口总额848.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9%。2009年,在一系列政策的调整下,福建外贸又出现了上升趋势。作为福建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的特征之一,“泉州模式”的优势在此轮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得到凸显。研究表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泉州和苏州所受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而温州和东莞所受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这一结果源于四个地区特有的经济模式差别。温州模式是“内源性”经济模式,走的是民间资本自主推动的内发式发展路径。东莞模式和苏州模式是典型的“外源性”经济模式,走的是以外资企业加工再出口为主的外发式发展路径。但与东莞相比,苏州具备更好的投资环境,外资带有更高的技术价值和外溢性。泉州模式则是介于“外源性”和“内源性”之间的“中间路线”模式,在贸易方式上,体现为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融合出口,并以一般贸易为主,虽然引入的外资主要源于侨资侨汇,但却能很好地嵌合本土企业,从而有助于推动产业不断升级。

◆挑战与机遇

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可能经历三至五年的调整期。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和美国资产膨胀型消费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中国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将面临严峻挑战。“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关注的焦点。福建面临的调整可能更为剧烈。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和全球化进程形成挑战,中国面临的形势尤为严峻。传统贸易壁垒对福建外贸的影响不会弱化,以绿色和技术贸易壁垒为双核心的新贸易壁垒,对福建出口贸易的影响将越来越严重。

同时,不能不看到的是,以服务外包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和以IT产业为代表的国际产业转移在加快。在应对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方面,福建应尽早做好准备。2010年,中国与东盟“10+1”迎来新的机会;中国与拉美、非洲、中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与若干发达国家、重要发展中国家的双边自贸区(BFTA)合作,将创造许多新的贸易与投资机会。福建应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

两岸经贸关系的新发展再次凸显了福建的区位优势。随着台湾地区经济对大陆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两岸贸易和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合作形式也由最初的主要以垂直型的产业间分工向水平型的产业内分工发展。在ECFA 前、中、后期,福建均存在较大机会,应当力争将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福建的地位写入ECFA及各类MOU。而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则进一步强化了福建发挥对台贸易的优势。通过两岸产业与外贸链条的现实契合和深度整合,福建可以把台湾先进农业的资本、技术和制度引申到漳州、南平、三明、龙岩等经济腹地,增加经济总量和外贸流量;通过大型、先进、关键产业项目的引进,以及外贸产业配套、增强后劲,大力发展两岸服务贸易。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