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后危机时期福建外贸发展的形势和对策
www.fjsen.com?2010-06-23 16:19? 黄建忠 张明志?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思路与对策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无论从中国整体的情况来看还是就福建的情形而言,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出口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有所放缓,但从中长期来看,如果结构性改革被推迟甚至搁置,意味着资源在扭曲的价格体系下将进一步被错配。比如“两高一低”的出口产品若再度获得发展空间,那么,经济的内外结构性失衡将得以维系,而且可能进一步加剧。因此,在保增长、保就业的同时,应始终坚持结构性改革,以便完成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并实现外贸增长方式转变,这是后危机时期福建外贸发展应有的思路。从中长期来看,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加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力度,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动外向型产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升级,同时,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内部产品升级以及产品内部的价值链升级,仍然是转变福建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

从国家层面和着眼于中长期的角度看,当前,政策重点应当放在支持国内消费和加大力度支持内需主导产业,承接出口产业释放出来的劳动力,以便为出口导向增长方式的调整创造条件。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调整,内需主导产业代表着中国下一阶段的战略制高点。如果内需的扩大不能在总量上有效抵消外需的缩减,那么,就无法完成内需驱动的转型。福建作为发达的经济省份,在这方面也应起到率先作用。由于教育、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已成为启动内需的主要障碍,因此,福建也应在加快教育、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加快推进这些制度性层面的改革,才能真正启动起内需。也唯有如此,福建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才能落到实处。为此,应采取以下对策,促进后危机时期福建外贸发展:

发挥对台优势,积极推进闽台自由贸易区建设,在两岸金融MOU和ECFA中切实体现“先行先试”的福建地位和“特行特试”的特区地位,创造闽台经贸关系新局面。紧紧依靠海峡西岸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坚持把利用台资、促进台湾新一轮产业转移和两岸经贸合作作为福建外贸增量的关键基础。借助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不断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福建外贸发展要坚持突出自身的区位优势,先行先试,率先突破运输、融资、通关和结算等贸易关口,创造闽台经贸关系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高度重视并扩大进口贸易,优化进口贸易结构,提高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福建进口贸易尚有较大的潜力可挖,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应当鼓励通过进口商品展销会、专业设备和机械产品博览会,扩大关键设备和紧俏商品的进口;鼓励行业协会组织企业考察采购团出境参展参会,通过双向对接促进有效进口;鼓励外贸企业开展进口代理业务,利用福建沿海区位和贸易渠道优势,将外贸进口业务辐射到经济腹地和广阔的内地地区。

整合以外贸为龙头的外向型产业,改变分散经营、多头小规模竞争的粗放模式,形成供应链基础上的外贸产业竞争力。具体而言,政府应扶持建立外贸订单—加工招投标平台,形成外贸散单、小单、短单的集合加工竞价平台;政府应制订扶持政策,帮助外贸企业建立国内、国际业务的两个服务平台。一是建立国内的信用平台,即通过联合各企业市场所在地政府,建立客户信用调查和财政担保机制,将省际间的市场开放及企业信用保障制度化。二是建立外贸委托—代理—加工竞合服务平台,即在外贸订单缩小和零散化的情况下办好两件事:推动外贸集中专业代理经营,增强对外议价能力;建立外贸出口加工生产招投标市场,将零散、小额的外贸订单集中起来,对生产企业实行招投标,保证产品以低成本、高质量的方式投放国际市场。

改良招商选资方式,增强引资效果,积极发展服务贸易,高度重视“服务外包”业务开展。坚持推进专题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大项目特殊政策招商等新型的招商选资方式,增强引资效果,填补福建经济总量不足的缺口,创造外贸增量及结构优化基础。服务贸易是福建对外贸易的“短腿”,但也是巨大潜力之所在。随着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这个“短腿”应当加速补齐。当前,重点是重视和扶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从中了解市场、开拓渠道;开辟服务产业园区或街区,加快国际服务业的产业转移,增强生产者服务业的产业和技术基础,创造福建外贸持久增长后劲。(作者为虎扑篮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