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文艺拒绝“思想厌倦症”
www.fjsen.com?2010-07-09 13:33? 陈先义?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不久前,一部主题混乱、内容浅薄,编导者自称“只给观众笑声”、“不谈思想”的电影,在银幕公映后,不仅没给观众以笑声,反而遭来恶评如潮,甚至被某些人戏评为最差电影“金扫帚”奖。

当今,各种题材体裁的文艺作品不论品种还是数量,其发展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一年数千部的长篇小说,数百部电影,数万集的电视剧,在文艺发展的历史上可称为奇迹。然而,在这种喜人态势的背后,却也的的确确存在着另外一种隐忧,那就是一些作品因片面追求市场效益而导致的媚俗化倾向,有人公开宣称“只为娱乐,不要思想”,甚至以“前卫”自居:“都什么年代了,何必活得那么累”。

这种远离思想,拒绝思想的“思想厌倦症”,当前并非个例。在有的人看来,“轻松”或“放松”就是对艺术的最高期待,娱乐至上的无厘头才是终极手段。在这种倾向的引导下,一些品位较低的粗糙构思,一些格调不高的离奇故事,便堂而皇之地挤上影视、进了书刊。然而如此这般拒绝思考、排斥思想就能获得人们的青睐吗?文艺的思想性真的过时了吗?

事实绝非如此。一部文学艺术的历史证明,思想性永远都是评价文艺作品的首要条件,经过时光淘洗的经典永远都是那些真正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且不说《三国》、《水浒》、《红楼》、《西厢》、鲁迅、巴金,也不论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但就近年来持续走热的军旅电视剧作品而言,正是因为其中涌动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信仰,才受到老百姓的普遍喜爱,从而成为电视剧史上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三年前,一部没有明星、没有恋情、不事“玄幻”的电视剧《士兵突击》,曾被很多人不看好,被认为不够“娱乐”而缺乏市场价值,甚至连一些主要电视台都不肯接播,但后来的结果恰恰相反,“许三多”精神不知在多少观众心里留下了感动与回忆,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喜爱,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一部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同样,去年以高扬信仰、思想性很强的电视剧《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播出后好评如潮,被奉为电视精品。

当思想插上艺术的翅膀,将会获得广泛的影响和长久的生命,而那些缺乏精神追求的短视之作则犹如过眼云烟。鲁迅先生说,文艺是烛照国民精神的灯火。这灯火的光芒来自哪里?来自于作家艺术家的政治眼光,来自于他们对国家对人民强烈的爱和自觉的责任意识,来自于他们在对生活的探寻中发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正是这些思想的先驱者,拓展了社会大众的精神疆界,引领着人们朝着高尚健康的目标前进。深邃的思想不仅来自于书本,更来自于生活,作家和艺术家需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生活不仅给作家艺术家创作素材,更重要的是给作家艺术家以新的思想、新的眼光、新的观点。一个人只有长期地坚持不懈地深入生活,反思生活,才不会脑袋空空,才会带着对生活的思考和判断进入创作,才会艺术地传达对生活的独特看法,也才能给人以启发,发挥文艺的思想价值。

要治愈“思想厌倦症”,唯有保持与时代的对话,把握这个社会的脉动。在某种浮躁的环境中,一些文艺工作者不能静下心来,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而是热衷于速成,精心于炒作,源源不断地炮制“力作”、“巨制”。殊不知,经济泡沫能够破坏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泡沫损害的却是人们的精神世界。文艺作品不仅需要娱乐,更需要的是“寓教于乐”,它不仅需要“养眼”,更需要的是“养心”,“养眼”不“养心”甚至“花眼乱心”的艺术注定逃不过被社会抛弃的命运,而惟有那些时刻与时代和人民保持心灵共振、保持独立思考、富于表现力的文艺人才方能走上艺术的巅峰,成为时代的雕塑者,为广大群众所热爱和铭记。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