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1.1%,其中二季度增长10.3%,比一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因为这1.6个百分点,有西方媒体对中国提出了个大问题:“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准备好了吗?”来自花旗集团的分析称,二季度的10.3%很可能是未来一年内中国经济增速“最后一次站上两位数”。
实际上,与其说中国政府对减速“准备好了”,倒不如说减速本来就源于“主动刹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表示,中国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主要是主动调控的结果。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的话来讲,这是宏观调控所期望达到的一个回落,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有利于加大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力度。
既是“踩了脚刹车”,那么,现在到没到再次“加大油门”的时候?答案是否定的。从有关部门本周的表态来看,他们显然并未被西方媒体和台湾一些经济学家传染上经济数据过敏症,已取得一定效果的宏观调控更没有因为经济增速少了一两个点而要半途而废。比如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虽预计“下半年工业增速会进一步回落”,但强调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将继续,其中包括对台湾钢铁企业进行大整合。再如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明确表态,称未来要坚持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放松。
发展是硬道理,作为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必须依靠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才能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特别是缓解就业压力。但中国经济列车已在高速轨道上一连猛跑了30余年,2009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今年很有可能将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在强劲增长的同时,靠投资拉动复苏、靠出口支撑增长、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高企始终是中国经济的心病。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一种更可持续的增长而适当放慢一点脚步,对中国未来发展都是更有利的。
更何况,即使是在主动调控的大背景下,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也实属不俗。虽然二季度10.3%的经济增速较之一季度的11.9%、较之过去5年的年均增速10.7%确是略有下挫,但对比全球经济形势晦暗不明、各国一片紧缩,能在庞大基数上增长“10.3%”已足以令人羡慕。再考虑到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依然强劲而经济刺激政策仍在发挥作用,中国经济在下半年不会骤冷,也不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
为了以高增长低通胀方式实现“软着陆”,中国需要理性的经济增速。盲目追求高增长率,只会导致经济效率越来越低,为产出等额的GDP砸下越来越多的资金。同时带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新一轮暴涨,等于花更多钱造出更多库存产品。眼下,美国和欧洲增长乏力,许多人盼着中国能独撑全球复苏势头,各国也都希望跟一个更强有力增长的中国有更紧密的合作,好带动本国出口。但中国需要的是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不是扮演“救星”或“挑重担”的角色。光鲜漂亮的经济数据并不一定就是福音,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更高效率或更多人分享到发展红利,在这点上中国已有深刻的教训。
- 2010-07-22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举行总结会
- 2010-07-22刘延东: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解决好“入园难”问题
- 2010-07-22注重用审计理论创新指导审计实践发展
- 2010-07-22强化竞争性选拔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 2010-07-22在推动大众化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