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提高教育工作幸福指数 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2010-07-29 16:56:12?蔡福全?来源: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王秀钦   我来说两句

事业的幸福感,是与我们每一位教育人的成长息息相关的,是与我们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如何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幸福感,打造最具幸福感的教育,让每一位教育人都能成为幸福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呢?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工作幸福指的是人们对工作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衡量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称之为“幸福指数”,它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人们对工作总体的满意感;二是人们所体验到的快乐感;三是人们由于潜能实现而获得的价值感。人生的幸福指数是由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千差万别,客观因素是不能避免的;但主观因素——我们的心态和主观调控性是可以把握的。

如果教育工作传递出的只是辛苦感,孩子们一般会敬而远之。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进行适时、适度的情感沟通,应该让他们感觉到,教育中的付出也是快乐的,这种工作也是幸福的。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而教育的幸福来源于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生命的对话,有了幸福的教育工作者,才会有幸福的校园、幸福的学生、幸福的家庭与和谐的社会。

通过学习拥有幸福感

如何在教育工作中拥有更多幸福,不断产生持久的幸福感,既实现自身发展,又推动我们的事业前进呢?答案就是学习。

以前是教师有一桶水,给学生一碗水,所有学生只能同用一碗水。现在,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一碗水,需要那么多碗水,我们就得“打机井”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远比我们丰富,我们不学习就给不了学生新的东西,就无法获得学生和社会的信任。

学习的形式和内容有很多,需要有意识地通过耳闻、目睹、口述、手撰、心悟来不断地丰富、充实、完善自我。学习要出成效还要和实践联系在一起。当我们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时候,个人和事业的幸福感就会源源不断产生,我们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会不断增强,我们的事业就会不断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