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公职人员缘何成为网络弱势群体?
www.fjsen.com?2010-08-03 18:04?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谈及网络,公职人员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对于网络舆论,公职人员一直处于被动应对、被“拍”挨骂的“弱势”地位。最直接的佐证,是网上各类论坛、新闻跟帖中,公职人员基本上成了被广大网友调侃、批评以至攻击、谩骂的对象。网上调侃公务员的段子很多,典型的如:有人落水路人欲救,一人说是公务员,路人散去一半;一人说是警察,又散去一半;一人说像城管,路人皆散去。腾讯网网友戏拟的公务员申请这样写到:我志愿成为公务员,不贪污,不包二奶,不搞小三小四……小n,不抽一条100块以上的香烟,不占经适房名额,走路上班,工作时间不看A片,不玩扑克,不浪费茶叶,晚上下班就回家,不去夜消费。至于对公务员的攻击和谩骂,则多得数不胜数。

在现实生活中,各级各类公职人员因掌握了公权力,绝对属于强势群体,其强势甚至可以延伸到第二代,是为“官二代”。为什么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这些强势人群却有弱势之感?

两大原因造成网上民声鼎沸

首先,网络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的时代。与传统的传播社会不同,在网络时代,政府不可能像对待报刊、广播、电视那样,通过对有限的媒体从业者及媒体平台的控制,来控制民众的发声和舆论的方向。这就为普通大众恣意评价权力部门提供了可能。

其次,从数量及发言状态来说,在网上,由普通人组成的网民数量更大、更愿意发声,容易占领网络舆论的制高点。这种情况,在以论坛为主要发布载体的网站和商业性网站显得更为突出。中国有4亿多网民,这当中,有多少公职人员,目前尚未见统计。但以全国现有公职人员的队伍来匡算,这个数字相对于全国网民肯定是少数。据有关资料透露,中国财政供养人员包括行政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及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数量为4000多万人,而以狭义和宽义两种口径统计的公务员人数比这个数字要少得多,大约分别少3500万人和3000万人。

从不同社会身份的网民的网络表现来说,普通草根网友在网上更活跃,更愿意发布帖子或跟帖。这可能与普通网友在现实社会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生活中遇到的艰辛和不平更多,又没有通畅、快速的解决问题的渠道有关。这从人民网等官方背景的网站与新浪、搜狐等商业类网站的新闻跟帖数量的差异中可以看出。人民网有一个虎扑篮球:网友身份的统计,是4个80%,其中一个80%指的是在政府机关、企业做管理工作,科学研究机构人员、高校等教职员占80%几。人民网的新闻留言中,单条新闻的每周跟帖量达到300-500条已经是非常多的了,而在新浪等商业网站,一条热门新闻,有三五千条留言是常态,特别热的新闻有万条以上留言。这当中,不排除人民网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不仅会对所有留言先审后发,而且会以较严的标准审发留言,从而影响了被放出来的留言总量。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人民网网友的活跃度明显低于商业网站,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公职人员在网上的活跃度不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公职人员不善于在网络上与广大网友沟通交流。公职人员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已经不太会以网友喜闻乐见的网言网语在网上与网友沟通。举例来说,即使是在开网络问政风气之先的广东,今年5月广东公安系统集体在网上开通微博,此举虽然广受赞誉,但警方的某些官言官语还是饱受网友批评,省公安厅宣传处负责人直言,部分公安微博发布的博文“官味”或者“宣传味”太浓,达不到预期的公关和沟通效果,和网友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广东省公安厅表示,还将制定公安微博管理方案,禁止“官话过多”等现象出现。

网民数量和表达习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互联网上民众声音很大,公职人员声音微弱的现状。但究其根本而言,人数问题和表达习惯,都不是造成公职人员网络地位低下的根本原因。像复转军人这一群体,网络人数是非常少的,但由于民众对复转军人的高度认可,其在网络上的形象十分正面,网络地位很高,应和者众多。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