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公职人员缘何成为网络弱势群体?
www.fjsen.com?2010-08-03 18:04?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公职人员的痛感更多的来自形象负面、网络地位低下

如果纯粹是声音微弱,估计公职人员还没有太多的弱势痛感。公职人员的真正弱势痛感在于,公职人员在网上的形象差,网络地位低下。这种“低下”有时已经到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网络论坛、BBS以及博客、微博、QQ群和新闻跟帖留言中,网友对公职人员这个群体的评价以负面居多,这一方面可能有某种成见即“仇官”因素在里面,另一方面也不排除一些公职人员的作为影响了大众的评价,网上疯传的一些官员的雷人语录和率性作为,以及网友对这些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和辛辣评论即是明证。在百度输入“官员雷人语录”,搜索到129万个相关页面。典型的官员雷人语录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就某经济适用房用地违规建别墅一事采访时任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的逯军,遭受逯劈头一问,“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不仅大量的热点事件中,只要涉及到官员的,基本都是在为公职人员这个群体抹黑;而且各种网络空间里,为公职人员说话抑或对党政机关工作作正面评价的,基本都被网友指为“五毛党”。

由于公职人员的网络形象负面、网络地位低下,我们发现,尽管目前网络问政十分火热,并且公职人员上网绝对数量并不在少,但活跃的官员网友并不多,知名官员网友更是屈指可数,除了伍皓,其他的还有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湖南株洲市原纪委书记杨平,全国人大常委、原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等。这可能有官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考虑,也有网络环境并不友好,时刻等着拍官员的网友“砖头”过多过猛有关。

如何看待两个舆论场和两种社会生态

就像业内人士感觉的那样,在网上,存在两个舆论场,即党和政府极力打造的“主流舆论场”和由4.2亿网民打造的“网民舆论场”。这两个舆论场并不完全重叠,甚至有相当大的偏差,折射到社会生态上,现实生活中十分强势的公职人员,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却有相当强的弱势感。网上和网下的这种偏差,虽然不排除一些激进网民的一己之见和普通网民的随意行为,但它同样表明,现实社会展现的和人们心中臆想的社会生态是有差别的。不重视这种差别是危险的,但过于严重地对待这种差别,同样也是不可取的。

从网络诞生的那一天起,互联网这个平台,因其鲜明的媒体特征,作为社会的出气口的作用就一直存在,并且随着互联网的日趋普及,作用会越来越大。传播学上有一个“排气阀”理论,意即社会如同大锅炉,气压太高时要通过排气阀排气,以保证锅炉的正常、安全使用。这一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Lewis A.Coser)首先提出,他指出:社会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而对于这些矛盾和冲突,社会主体会产生一些不满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释放,使这种情绪不断堆积,便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一个社会,需要设置一类经常化的、制度化的通道,以实现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沟通,以及发泄不满情绪,它将保障社会运转的安全,及时排泄累积的不满情绪,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互联网作为具有即时性、多媒体、互动性、可检索的大众媒体,它的出现,宣告了一种无时间和空间限制,甚至无国家和种族限制的大众信息和意见表达平台的诞生。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网络媒体是最大的“社会排气阀”。社会转型时期,民众的付出与实际所获之间必然存在差距,矛盾增多,很多不满的情绪会通过个人行为表现出来,更多的人会通过互联网表达自我。这既是一种发泄,也是自行减轻压力和痛苦的途径。如何妥善处理,善待、善用、善管网络舆论场,充分而稳妥地发挥社会“排气阀”的作用,缩小现实的社会生态和网络虚拟空间里的社会生态的差距,减弱以至消除公职人员的网络弱势感,是摆在执政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