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王天夫:家庭财富累积影响未来社会结构
www.fjsen.com?2010-09-08 17:4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我来说两句

???居民消费差距已大于收入差距

中国社会的消费不均已经逼近甚至超过其他发达国家。2008 年美国收入最高的20%家庭的消费超过了收入分布处于下层的60%家庭的总和。与美国相比,中国城市收入最高的20%家庭2005年的消费也已占到处于下层的60%家庭消费总和的近95%。如果把中国城乡人口放在一起,我国消费不平等的程度应该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这样的消费差异体现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多样性与多等级。富裕家庭可以购买和消费质量更优、数量更多的商品与服务;而贫困家庭则在消费其他等级的商品与服务;他们消费的商品与服务可能完全没有重叠。

事实上,巨大的消费差异还体现了更多深层次、制度性的社会经济特征。2005年,中国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的基尼系数(Gini=0.39)大于收入的基尼系数(Gini=0.34)。消费经济学理论认为前者通常要小于后者。其原因在于经济生活中有多种因素来缩小不同收入阶层间的消费差异(消费水平在生命周期上的平衡、储蓄与信贷消费、投资支出、转移支付收入、累进制的税收以及公共产品的提供等等)。与此不同的是,当前中国城市旨在平衡各阶层消费能力的各种手段没有起到作用,而中等与低收入阶层因为社会保障支出,其消费水平相对于收入水平更低。相对于收入差距,各阶层间的消费差异更大也更明显。

资产增值:财富差距放大器

在当前变革时期的中国,财富的积累对未来社会分层结构的影响作用显得格外突出。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社会在此变革过程中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制度下财富公有到家庭财富开始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因为经济的腾飞带来了中国社会资产财富的快速增值。

通常来讲,财富积累的三个途径包括储蓄、遗产继承以及资产增值。截至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城市居民几乎没有家庭财产的积累。因此在当前的中国,储蓄(扣除消费支出的节余)成为资产财富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而资产增值则是财富差距最为重要的放大器。

中国家庭的财富积累始于改革开放以后。一系列因素(包括个人逐渐进入市场参加经营、住房的商业化、各种社会福利保障逐渐市场化等等)促使这一趋势凸显。在早期,只有富裕家庭在积累财富,但是,1990年代中期以后真正意义上的财富累积开始加速。随着人们财富的增加,投资增值也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地听到人们提及房产、股票、基金等等各种投资理财手段。数据显示,从1995年到2002年,中国普通城市家庭的财富平均增长了4倍多。

财富的累积过程显示了一系列的差异现象。第一,财富累积过程中的权力因素显而易见。有研究表明在1995—2002年之间,干部家庭平均累积了比普通家庭多30%—50%的财富。第二,财富累积的门槛效应以及资产增值的放大效应使得贫富差距飞速扩大。资产价格成为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阻隔了穷人的进入。随着资产的增值,富人所持有的资产价格进一步快速上升,累积的财富也就越来越多,也更有能力购买更多的资产。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膨胀与放大的过程,必然加速拉大财富多寡之间的差距。

?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