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审视,也是国家发展战略、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加强社会建设,加快社会发展,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也是重要着力点。
一、加快社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社会建设”作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同等重要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一部分,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这意味着,社会建设被正式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大体上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或者说侧重点略有不同罢了。“社会发展”是一个比较宽泛也比较复杂的概念,既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秩序、社会稳定等社会管理方面的内容,还包括社会结构、人口发展、社会领域改革等社会体制机制方面的内容。民生是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交叉的一个概念。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和重视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国外通常把社会保障、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这三个方面,作为政府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也称基本民生问题。考虑到我国国情,还应当首先加上就业,也就是说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是基本民生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讲,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发展,主要是指社会事业发展和改善民生两大方面。
国际社会已经把社会发展作为一个独立的衡量发展的尺度,强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还不够协调,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实践表明,社会发展并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自然而然地实现。过去一个时期,我们在认识上有偏差,认为经济发展是赚钱,社会发展是花钱。这种陈旧的观念,是忽视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社会发展的价值,出现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社会事业和民生方面的“短腿”现象。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城乡、区域和社会群体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一些社会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就可能导致社会冲突加剧、社会动荡不安。这正是我们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很大成就,财政能力显著增强,已经具备了加快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这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强化了我们的一个认识: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注重社会发展。
- 2010-09-05唐山曹妃甸工业区探索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 2010-07-27经济运行“半年报”出炉 宁德GDP增速全省第三
- 2010-07-23上半年福建生产总值5761.87亿元 同比增长15.5%
- 2010-06-26尚福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相应的金融体系支撑
- 2010-06-09湖里依托园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腾巢换凤”再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