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科学诠释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出发点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既不存在脱离历史的自然辩证法,也不存在脱离自然的历史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之“物”,不是与人无关的抽象自然物质世界,而是包括(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感性自然界在内的(人们的实践活动创生的)客观现实社会生活世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超越费尔巴哈,创立自己“新唯物主义”正是通过揭示历史的、现实的人的社会本质开始的。现实的、历史的、具体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真正出发点。然而,长期以来,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论点,被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遮蔽,被一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扭曲。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提出“以人为本”,其重大理论意义就在于科学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真正出发点,廓清了由于误解这一点而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理论迷雾。
第一,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出发点,从而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教条主义的界限。在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实践被限定在认识论的狭小范围内,没有围绕人的实践问题来展开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淡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质和人文关怀精神,这就必然在思想方法上误导人们脱离人、脱离人的实践活动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把活生生的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变成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的抽象理论体系,变成纯粹的书本知识,变成教条,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导致我们过去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严重失误。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理念,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历史辩证法的基本精神。这样的辩证法把具体的、历史的人,即现实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作为出发点,把科学揭示人的实践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作为哲学的根本任务,把哲学理解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方法论,这样的哲学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恢复“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本来面目。
第二,科学发展观准确界定“以人为本”的内涵,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出发点,从而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界限。在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处于异化状态,处于根本利益相互冲突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近代西方理性人本主义,脱离人的社会性,抽象谈论“以人为本”;现代西方感性人本主义,聚焦人的情感意志、生命冲动、个体体验,批判以理性为基础的西方传统文明,透过人的内在心灵世界,观照人类生存状态,只是一种哲学玄思、一种道德诉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是党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出的执政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明确这一点,是我们划清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与非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之间界限的基础。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具有自己特殊的具体含义,即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显然,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不是抽象的一般意义上的人,而是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广大人民群众。那些脱离当今中国具体历史条件,脱离现实,抽象谈论人的价值、人的尊严,模糊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西方资产阶级人本主义本质区别的论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无论是在人类思想史上的理论地位,还是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都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不可比拟的。
- 2010-09-27两部委发文调控楼市用地 囤地一年禁止再买地
- 2010-09-27新中国第一本哲学教科书编写始末
- 2010-09-27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14年
- 2010-09-27公共文明在世界城市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 2010-09-27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要着眼于两个深刻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