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高层声音 > 正文
吴邦国:充分认识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www.fjsen.com?2010-10-08 16:59? ?来源:求是    我来说两句

第二,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7.9%提高到46.6%,每年有1000万左右的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城镇化速度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快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2%,高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显著加强。同时要看到,中国仍处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城镇化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法国相比更是差了3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5153元人民币,还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不少农村地区行路难、饮水难问题尚未解决,一些农民还住着泥草房和棚屋,家里不仅没有电器设备,甚至连像样的家具也很少。虽然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存在,但在中国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西部内陆最不发达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沿海地区的1/10左右。这些年经济快速发展,但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念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不仅起步晚,而且起点低。在城镇,每年有2400万人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其中大学毕业生近700万人。在农村,有2.3亿农民进入城镇务工,还有近两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

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1978年到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倍,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7.6倍,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由6.7平方米增加到30平方米、由8.1平方米增加到33.6平方米,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广泛进入普通家庭,汽车也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贫困人口减少了近2.4亿人,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前的35岁上升到73岁,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成人识字率达到93%以上,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同时要看到,中国有13亿人口,经济总量被这一巨大的人口数一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法国的1/12,仅排在世界第99位,人均国民总收入更是排在世界100位之后。我们现在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仍有1.5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相当于法国人口总数的两倍多,还有4000多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有2300多万城镇人口靠领取最低生活费过日子。即使在北京、上海等较为发达的地区,虽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左右,但在较高的平均数下照样存在特别困难群众的问题。比如,现在上海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平方米,但中心城区还有700多万平方米的棚户亟待改造,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要让13亿中国人民都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任重道远。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是在人口多、底子薄、起步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取得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发生的变化翻天覆地,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世所罕见。实现现代化,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景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正是因为中国人民曾饱受贫穷饥饿的煎熬,更加渴望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人内在的共同追求。

正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不可逆转。

正是因为中华民族酷爱和平,近代又频受劫难、屡遭战乱,中国人更加珍惜和平,更加懂得维护世界和平既是应尽的国际义务,也是谋求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我们深知,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但我们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因为我们已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吴邦国同志2010年7月9日在中法经贸合作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的一部分。本刊发表时作了个别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