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以发展方式转型为契机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访西南交大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光
www.fjsen.com?2010-10-27 18:11? ?来源:四川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专家简介 陈光,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西南交大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主任、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政治学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管理、科技管理与公共政策、公共组织管理与公共服务评价、科技战略与区域发展等。在《中国科技论坛》、《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研究与发展管理》等媒体均有论文发表。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党和国家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重视的今天,该如何认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群众在公共服务需求上所发生的客观变化,利用转变发展方式契机,更好地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的社会治理结构?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光教授。群众的需求在变化

记者:总体来说,我国当前经济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三十年前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陈光: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在于生产力比较低下,人们最基本的温饱需求都没有得到解决,市场也处于一个供不应求的状况;而现在,人们最一般的需求——即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已经得到较好地满足。如果说过去的问题是物质匮乏,那么现在的问题则是“产能过剩”,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我看来,现在构建和谐的社会治理结构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 (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当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供给不足的矛盾。有鉴于此,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特别指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记者:当前公众在公共服务方面产生了哪些更高更新的需求?

陈光:改革开放三十年成果,导致了社会需求的相应变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一些更重要的公共需求,如医疗、教育、住房、发展、养老、良好的生态等发展性需求和保障性需求正在日益增长。所有这些高于人基本需求的、和人的保障与发展关系密切的生存需求,都在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范畴内。其中,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又是人们关注度最高、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几类公共需求。促进和谐的社会治理

记者:您怎么看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

陈光:如果说前30年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现在更加繁重的任务是要建立现代社会治理结构。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化解社会矛盾,构建一个有序、和谐、稳定的社会;而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就是化解矛盾的一种有效方式。前30年的改革,我们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秩序,为公众提供了基本的市场服务;在接下来的改革进程中,则应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契机,实现包容性增长,致力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的和谐发展,探索和构建和谐的社会治理结构,确保为公众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在创新公共服务体制中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记者:如何看待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

陈光:满足人民群众对一个充足、公平、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日益强烈的渴求,是缓解发展矛盾、令经济发展获得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的根本途径。当前一些地方出现的官民矛盾、群体之间的矛盾,其本质都是公共产品(服务)在相应主体间分配不均衡与不公平的矛盾。所以推动地区之间均衡发展,统筹城乡均衡发展,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质就是在推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公共服务实现均衡、公平和完善。政府的角色定位和主导范围

记者:新颁布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市(州)目标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今后省政府在年初不再向市州政府具体下达GDP增长率指标。您认为在政府政绩考核标准改革中,应如何强化政府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陈光:政府在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上,要从“城市或区域的管理者”向“合理的社会治理结构的倡导者”转变;在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上,要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致力于完善和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转变。体现在政绩考核上,作为考核标准的,不应只是包括GDP、地方财政增幅等单纯的经济数字指标;也要包括“人”的指标、加入进更多的“人”的发展方面的考虑——例如人的基本健康、卫生保健、基本养老,受教育程度、创造力指标,生态良好和环境保护的指标,以及森林覆盖率、城镇规划科学性等人居环境指标。这些指标都和人们的公共利益与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要求紧密关联。

记者: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完善自身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的职能;而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哪些方面需要政府主导才能做得更好?

陈光:第一,要让公共服务实现更高的公平性。理论上,一国的所有公民都应该均衡地获得公共产品。怎么让更多的人们——如农民工、下岗工人、失地农民,也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又如,为什么农村修路农民要自己掏钱而城市人不用呢?在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时候,应该思考如何让城市和农村的居民都公平地享受公共服务。第二,公共服务的标准化进程应该明晰和加快。人们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比如义务教育的时候其实有很多附加费用,怎么消除这种现象?第三,让社会困难群体享受到更充足的公共产品(服务)。一个社会发展得好不好,不是看富翁有多少,而是看这个社会对困难群体的关注有多少。应该在政府的政策主导下,鼓励和发动更多的社会团队、机构、或者一些人来专门对应地帮扶他们。社会的发展也不是看“精英”增加了多少,而是看困难群体在这个社会中都得到了什么最基本的生存保障。这些工作都是应该由政府主导来做的。(记者 何江宁)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