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国有基因”与生俱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已经形成了以“一大油田”、“两大森工”、“三大动力”、“四大煤矿”、“九大农垦”、“十大军工”为代表的国有经济管理体制和相应的产业格局。这是支撑全省发展和全国经济建设的“钢铁脊梁”。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体制转轨、机制转换,我省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完全能够在“八大经济区”建设与推进“十大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引领龙江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国有经济的强劲引领
一是丰富的矿产资源转化为现实的GDP需要由国有经济的“接生”。截至2009年底,全省共发现各类矿产134种,经专家估算,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不含原油和天然气)潜在经济价值在10万亿元左右。如果对5万亿元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按照1:5的比例计算后续加工生产,生产总值将突破20万亿元以上。矿产资源属于国有资源。要通过政策创新、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运作,把国有资源转化为国有资本,并融合更多的社会公众资本。开发主体应由国有控股企业为主,以保证政府掌控规划方向、科学地配置资源、实现安全生产,避免因过度放开、粗放开采,被迫进行第二次“国进民退”的现象发生。要立足于环保与开发并举,强化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进,使我省潜在的GDP转化为现实的GDP、科学发展的GDP、富民强省的GDP。
二是龙江发展所需资金需要由国有资本市场流转的“引流”。至2009年末,全省国有净资产为4644亿元。其中,中央企业净资产为4012亿元,地方国有企业净资产为632亿元。如果将其中1000亿元优良的国有净资产实现证券化(目前上海市国有资本证券化率已经达到25%),按照1:10的比例在资本市场放大资本控制力,将增加近1万亿元的市场价值,国有经济的带动效应将进一步提升。由于这些国有股权可在资本市场随时流通变现,使虚拟经济发挥出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套现兑现的融通功能。
三是国有职工是我省未来发展巨大的人口“红利”。我省国有经济集聚着百万名优秀的产业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各类管理者。通过近五年来的国企改制,实施冗员分流,在岗人员解除传统劳动关系、续签新劳动合同等措施,国企员工的年龄集中在25岁至40岁之间,具有巨大的人口红利潜质。这些训练有素的国有职工是工艺技术标准制定、工业精神体现的实践者,对于促进我省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
四是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和改善民生等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国有经济的“担当”。高质量地完成“三年决战交通”;继续深化城市“三优工程”建设,强化“三供两治”和“三棚一草一绿”改造;推进“百个名镇”建设和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进行大量的、持续的资金投入。此类投资具有明显的公益性与经济外部性,国有经济要义不容辞的成为投资与建设的主体,承担起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努力把龙江建设成为全民创业,生态改善,人民富裕,和谐安宁,文明进步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