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联合国人口基金发表《2010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预测印度的人口2050年将增至16.14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印度很早就预见人口过快增长会给经济造成负担,1952年就提出节制生育。1976年,印度国会修订宪法,赋予中央政府在实施计划生育方面更大的权力。但由于印度政府并没有提出明确的人口目标,也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落实,加之与政府不同政见的党派和个人从中阻挠,计划生育政策几乎失效。
印度庞大且快速膨胀的人口像其经济增长成就一样,近年来受到外界的普遍关注。有关印度能否享受“人口红利”的报道和分析,随之成为印度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人口红利”是指国家在一个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抚养少儿和老年人的负担均相对较轻,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从而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
的确,充足的青年劳动人口会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注入活力,但经济发展层次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提高劳动力素质,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人口的素质。印度能否真正享受“人口红利”的关键在于,印度的人口素质是怎样的,新增加人口能否分享现有的生存与发展的资源。正是出于这样的担心,一些印度学者对印度的人口激增能带来“人口红利”持怀疑态度。
目前,印度仅有六成人口接受过教育。在难以有效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印度政界也开始重视通过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人口过快增长可能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近期提出,印度政府未来十年的目标是,将约2.4亿中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从目前的12.4%提高到30%。根据未来十年计划,还必须新增700所大学和35000个学院。目前印度小学生辍学率高达46%,需要国会通过相关法案,确保6岁至14岁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利。
从长远看,印度面临的人口激增与教育不足和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印度国家人口稳定基金会人口专家阿玛尔吉特·辛格认为,强化教育水平虽然能缓解压力,但如果人口以目前的速度增长,持续性发展将难以为继,印度仍应坚持推行计划生育的政策。不少印度有识之士已经转而积极呼吁控制人口,以遏阻人口增加导致的贫困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