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统一,关键在于实现包容性增长。所谓“包容性增长”是指透过高速、有效以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来争取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与发展机会,确保民众基本福利保障和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民众能机会平等、公平参与。
实现包容性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包容性增长是与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相连。在过去五年发展中,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增长,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明显,增长动力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结构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制造业质量不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这些结构性问题不仅制约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而且会直接影响 “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和长远发展。经济要实现包容性增长。落实到调整经济结构上,就是要遵循共享式、包容增长原则,把人们的关注重点从一味追求GDP、增长速度转到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上来;要立足扩大内需,有效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实现总需求结构的调整。
实现包容性增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包容性增长的内涵突出体现在兼顾公平与效率。主要是解决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各项事业有了明显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目前贫富差距悬殊较大,社会不公平最为突出,在整体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扩大的背景下,出现了户籍制度、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资源分配不公平等权利差距,如果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势必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不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深入改革,践行包容性增长,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实现包容性增长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包容性增长最关注的是人,强调经济增长与机会均等化的统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历来十分重视人的因素,把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注重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含量和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经济产业和生产服务领域,注重通过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来促进经济增长,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把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把人口压力积极转化为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优势。
实现包容性增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多年来,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我国国内资源开发迅速扩大,能源消耗迅猛增长,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这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方式,破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包容性,导致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自然环境遭受了巨大破坏,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人们生活质量和自身健康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要大力节能降耗减排,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强水、土、空气等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要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的绿色消费、俭朴有度的适度消费理念。(作者系宁夏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