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从“量化宽松”谈起
www.fjsen.com?2010-12-22 16:17? 廖先旺?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前,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宣布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高调入会。但“量化宽松”被舆论普遍理解成为美元注水,引发全球通货膨胀的举措。这是政策设计者和美国政府始料未及的结果。

“量化宽松”如仅作为一国的货币政策似乎无可厚非。但像美国这样一个实际掌管着“美元”——一个“准世界货币”——发行权且负有大量外债的大国,在制定该项政策时,却没有将此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行适度“量化”的考量,至少说是个缺陷。因为它给人的印象是:在大谈国际合作的时代,美国仍在“我行我素”。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多少暴露了目前主导美国乃至许多国家经济政策的经济理论存在的缺陷。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许多新的变化,这与目前人们熟知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出现的时代有了许多的不同点。这些新变化不可能被纳入当时的理论体系。

当今世界究竟有哪些新的变化未曾进入主流的经济理论学说呢?以己之见,应有以下几点:

第一,全球化的深度与广度空前。现有的主流经济理论学说基本都是以一国经济总和进行理论推导为基础的,这中间是否会产生偏差值得研究。

第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超越国界的信息、通信、传媒技术,让经济政策的反应速度与传播范围空前,某个信息的传播、失真也呈现倍增效应。无论经济主体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还是“偶然性”的概率计算,抑或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这可能都需要增加理论推导和实际运算的变量。如何对这些变量进行定量分析与管理是对经济学的新要求。

第三,人类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能源枯竭和地球气候变暖将引发的问题。已往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因历史的原因都未能涉及上述问题,几乎所有经济学派在上述问题上也基本如此。目前这些涉及人类未来的重大全局问题,没有得到主流经济学的关照,人类还只能够“摸着石头过河”。

第四,全球经济发展的差异巨大,发展不平衡。由于现有经济理论多数产生于发达国家,而且都是以一国为单位作为理论推导的基础,地区性和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未能进入现行主流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范畴。

战后多年来,西方有些经济学家或科学家开始关注涉及全人类的全局问题,他们的主张与学说虽有一定的影响,却并未能融入主流理论体系。一方面,这些主流经济学理论在战后曾经红极一时,甚至达到“偶像崇拜”的地步,虽然在新问题面前有些内容与现实不符,但基本理论体系架构仍未遇到有力的挑战;此外,人们还一时无法证明新问题与新现象将是一个影响未来趋势的因素,争论不休。在没有出现新的理论体系说服多数人之前,人们只好仍按旧的理论体系寻找解决问题方案。这多少反映了经济学领域的尴尬境地。

其实,经济学像其它领域一样,它在新的形势面前迫切需要创新。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