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日子里,各界人士追溯与传诵着中国共产党90周年的风雨历程与辉煌业绩,把纪念建党90周年的氛围不断推向高潮。但在此过程中,学界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那就是对中共党史研究科学性的质疑。众所周知,中共党史学是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科学。但由于“党性”二字的存在,有些学者就认为,既然中共党史研究与意识形态形影不离,其学科的科学性也必将大打折扣。
毋庸讳言,学界偏见与中共党史学界自身研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不无关系。尤其是一些深具政治宣传色彩的研究成果,为了达到宣传目的,不顾历史事实,结果走向了事实的反面,为这些责难提供了口实。特别是极“左”时期,学术理论与意识形态之间没有区分,简单地将学术研究等同于意识形态,一度出现了中共党史学史上的“以论代史”时代。
然而,上述偏见闯入了一叶障目的认识误区。中共党史研究的政治性、现实性属于客观存在,毋庸置疑,这直接源自于它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但其中有一个最为基本的方法论问题,即如何正确看待学术研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人类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反复证明,没有任何学术研究能够游离于意识形态之外,学术研究成果与意识形态总是相伴相生,而且意识形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学术发展。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党派知识分子所研究的问题和科学可能是其他知识分子们(因意识形态或其他原因)没有考虑到的。”事实的确如此。
中共党史研究一路走来,尽管有曲折,但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这再一次有力地证明,满足现实政治需要完全可以成为推动学术发展的正面因素。这里面就有个态度和方法的问题。何谓党性?难道仅仅是遵守党的决议,遵守民主集中制等党的纪律吗?诚然,这是党性极重要的方面,但这不是党性的唯一要求。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说:“没有科学的态度,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者叫做党性不完全。”“科学的态度”是坚守党性的最低要求。
由于中共党史研究的特殊性,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仍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实际上,意识形态本身一旦成为研究对象,应该对之抱以科学客观的态度,清醒地认识到学术研究中的意识形态与现实意识形态之间在存在方式、功能发挥等方面的差异。学术研究要遵循自身的路数,不能“曲学阿世”。学术研究的路数是专注于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善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风而不顾”,出点“干货”。至于把学术成果拿到社会中去应用,或以之改造社会,那是政治家、社会活动家的事。进一步讲,中共党史研究要服务于现实政治,也决不是唱几句高调和颂歌,而是从学理层面为其寻找合法性,从根基上维护它。这还是需要踏踏实实地下点真工夫的。学术上的“真”马克思主义是在研究中运用其方法和理念,而不是字里行间都充斥“马克思主义”的词句,那样的马克思主义是教条的马克思主义,其结果只能将马克思主义引向僵化,实质是反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念和方法,不言“主义”,而“主义”尽在其中矣!
中共党史研究作为一门政治性与现实性极强的历史学科,研究者无论自觉与否,他的研究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现实政治相联系。但是如果研究者没有客观、严谨的态度,不能将研究对象充分客体化,就会影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中共党史研究的价值就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波澜壮阔的中共党史本身为研究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研究宝藏,但只有真正地把中共党史学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才能写出中国共产党90年的壮美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