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报》“西部纵深行”之新疆—青海系列报道正式启动。本报特派报道小组在短短数日内,进天山,上草原,走小村,访牧民,过口岸,经乌鲁木齐、伊宁、霍尔果斯,现已到达新源,沿途亲眼目睹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新疆。
2011年5月17日,“春天启航”的歌声唱响天山南北。自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下,新疆向世界展现出新的面貌。本报记者踏上这块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之地,与新疆各族人民一同亲身感受到洋溢在这里的“春天”。
2011:新疆民生建设年
2010年以来,新疆各族同胞感到了自己的生活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幸福生活到来的脚步正在加快,各族同胞真真切切地得到了实惠。牧区定居、水利工程等纷纷得到大力推进,成为新疆民生的亮点。
在新疆广大农牧区,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破解了制约当地生产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的根本性问题,土地得到灌溉,居民饮水得到保障,再不用为“吃水”操心。定居后,牧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保障,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在城市交通方面,新疆也有很多惠民举措。在首府乌鲁木齐,河滩路和北京南路两条主干道的快速公交线正在紧张而有序地施工,建成后将大大缓解乌鲁木齐的交通拥堵状况。
居民富裕了,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了,“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的口号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传唱。
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将2011年确立为自治区的“民生建设年”,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被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此背景下,新疆的民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三化”:推进跨越式发展
推进新疆“三化”,即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是新疆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目标。
记者来到新疆两个“特殊经济开发区”之一的伊犁州霍尔果斯。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今天已成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在江苏省援建下,开发区一座座整齐的工厂拔地而起,越发地显示出现代工业园的风貌。连接霍尔果斯与伊宁的高速公路已经贯通。从这里,经连霍国道向东可以到达江苏省连云港市,向西则可以辐射到欧洲。在霍尔果斯,高楼林立、街道宽敞,绿树和草地处处可见,现代化城市雏形已然初显。
在口岸地区,国际商贸中心、互市贸易中心等建筑规划整齐,不时有人拎着大包小包从里面走出来。记者发现,在这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法国等国家的商品琳琅满目,从皮毛、首饰、食品、披肩、地毯到单筒望远镜,一应俱全。一位姓王的女性店主说,这里的贸易市场,中亚、欧洲和国内的商品应有尽有,6月至9月,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顾客和客商还会大增,生意相当红火。
新疆的机会也吸引了先前在国外发展的人。一位从中亚返回的俄文翻译员说,目前霍尔果斯的生意多、机会多、环境安定,自己可以利用语言专长为企业服务。
西部大开发的建设热潮使新疆这块热土今非昔比,面貌焕然一新。很多游客都感叹,在现代化建设方面,新疆的城市与东部城市没什么差别。
2011年9月1日,第一届“中国—欧亚博览会”将在乌鲁木齐市召开。这届博览会,将进一步向世人介绍和展示面貌全新、加速现代化进程的新疆。
哲学社会科学助推新疆大发展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开局之年和关键之年。在这种形势下,新疆的各项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
新形势下,社会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更加密不可分,自治区对社会科学的重视和需要更为强烈,新疆的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着新的机遇。今年,恰逢新疆社会科学院建院30周年。在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246号的办公室内,新疆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阿不都热扎克·铁木尔对记者说,社会科学院的工作正迎来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一个春天。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新疆各项工作确定了发展方向,需要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除了学者,普通民众对未来也充满信心,作为新疆人的自豪感溢于言表。在5月17日拉开帷幕的19省市对口援疆工作成就大型图片展上,王淑君、白玉梅两位参观者动情地写下了对援疆省市的感谢,她们还说道:“新疆地大物博,发展潜力巨大,再努一把力,我们肯定能够赶上沿海先进城市!”
对于新疆发展的未来,学者们纷纷提出建议。他们认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新疆有着后来居上的潜力。过去人们说新疆的资源丰富,多是指自然资源,其实新疆的人文、文化资源同样丰富多样,新疆可以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业等产业,使其成为自治区支柱产业之一。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邓峰指出,此前的经济发展,改变了新疆在市场、组织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社会交易成本的降低,为新疆未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新疆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虽地大物博,但适宜居住的地区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此外,援疆工作还应当注意新疆本地产业自身的“造血”功能。
2011年,新疆正在讲述一个全新的“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