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作为民主制度实现机制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
民主如同其他政治现象一样,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不同的时空范围,会有不同的内容和实现形式。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是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在主要采取选举民主的同时,也有长期形成的协商民主。这种协商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伟大创造。这种形式既体现了民主的内在特质,又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有着自身的理论与实践逻辑,它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一是政党协商。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就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国家重要领导人人选等,与各民主党派进行协商,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通过协商形成的意见,被吸收到执政党和国家决策和立法的过程,成为制定政策和法律以及作出重大决定的基础。这种协商民主主要采取民主协商会、小范围谈心会、座谈会等形式。
二是中国共产党依托人民政协平台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主要采取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等形式。协商成果作为政协的决议和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成为执政党和国家制定政策和法律的重要依据。此外,每年同时召开的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上,政协委员参与国家重大问题的讨论,充分发表意见。近年来,民主协商逐渐进入决策程序,使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建立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从程序上推进了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的结合,达成了民主制度与民主机制的融合和对接。
三是在公共政策出台前,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民主协商。主要采取公开听证、协商对话、决策咨询、媒体讨论等形式,特别是就关涉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协商,以实现利益表达、协调和整合,避免决策的随意性,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效率,提升政府形象。
四是基层社会的民主协商。在基层民主和群众自治实践中,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采取多种灵活方式,践行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近年来各地创造的诸如民主恳谈会、居民论坛、公民评议会、社区议事会、党群议事会、居民或村民代表会等协商制度和形式,通过广泛、平等的协商激发了基层社会的民主意识。这些实践上的创新,日益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重要载体和组织形式。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价值
中国协商民主的实践表明,协商民主符合人类民主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规律,它植根于中国的土壤,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第一,协商民主有利于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其价值就在于使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民主权利,并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高,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此提供了根本保障,一系列政治制度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搭建了制度平台。协商民主作为公民参与政治、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途径,将更为广泛的主体,包括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群体充分吸纳到协商民主机制中来,广泛地协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并以协商的实践与成效激发社会各界、各主体的参与热情,提高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第二,协商民主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逐步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策者只能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承担,而决策更多地牵涉社会成员的利益,是大家的共同事务,需要大家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加之社会主义中国的任何决策,都以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协商民主正好适应了这样的要求,广泛的主体参与重大决策的协商,便于广开言路,汇集民智,集中民意,系统综合各方面的利益诉求,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合理的权益最大限度地实现。同时,在协商过程中,使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得到表达,既服从多数,又尊重少数,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第三,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社会主义社会,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具体利益的差异性。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差异性随着所有制结构、社会组织形式、收入分配形式的调整和变化有所扩大,这就迫切需要开辟和拓展多种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而协商民主正好成为各阶层、各党派、各界别、各民族、各群体的利益表达途径。各界别在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同时,也倾听其他界别的呼声和要求,从而增进了了解、理解和共识,有利于不同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协商民主尊重差异,承认多元,强调理性思考、理性妥协,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协商民主代表性广,政治包容性强,对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具有亲和力,可以起到政治“缓冲带”、社会“减压器”和“稳定器”的作用。对一些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现象或苗头,能够预先判断,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帮助党委和政府及时有效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消解各种不稳定因素,从而达到协调关系、疏导情绪、化解矛盾、消除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的效果,有利于营造安定团结、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