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段论述,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指明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外交工作的目标、方向和任务,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我国发展新阶段各项工作,必须正确认识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所处的国际方位,准确把握我国外交的基本方略。
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实现我国发展的重要前提。当今世界的突出特征是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三大趋势迅猛发展,日益成为决定世界未来的主导因素。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国际贸易和投资空前活跃,各国间经济和金融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国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资源全球配置,带动了科技进步,创造了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并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地球村”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大家成为“地球村”的“村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与此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起金融体系剧烈动荡,最终酿成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无一幸免,世界经济受到沉重打击。中东局势动荡引发人们对世界石油供给的担忧,国际油价产生波动。日本发生特大地震,不仅东京股市一度大跌,亚洲和欧美股市也受到严重影响。可以说,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双刃剑,谁能够积极应对、因势利导,谁就能够在全球化大潮中掌握主动,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相并行,多极化趋势也在加速发展。两极格局终结后,随着国际力量对比的此消彼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仍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综合实力处于遥遥领先的超强地位,但美国的力量显然也有其局限性,在国际事务中并不能为所欲为。各大国或国家集团都在向世界强国的目标迈进,特别是新兴国家实力明显上升,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今非昔比,有力地改变着世界力量对比天平。据世界银行估计,去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6%,高于同期全球3.3%和发达国家2.4%的水平。“金砖国家”等新兴国家合作方兴未艾。总体上看,世界各大力量逐渐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制衡的关系,大国间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各方利益相互交织,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多元方向发展。
同样不容忽视的是,信息化正在深刻而迅速地改变世界。网络和信息化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大幅提高,各类信息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大大缩短,网络建设更加成熟,网络服务更加丰富,促进了社会信息化进程,世界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化大大提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和效率,也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新课题。信息和网络安全问题更为突出,黑客攻击日益频繁,维基解密造成美国外交大地震,改变着传统外交的行为方式。
在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三大趋势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中国使4.5亿人摆脱贫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我国在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航天技术等新兴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国际性盛会,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进程,在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份额双双提高到第三位。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积极建设性作用。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关注空前提高,了解和认知中国的热情空前强烈,同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可以说,近百年来中华民族从未在世界上如此扬眉吐气,这是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自豪的。
我国发展的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根本改变,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基本事实没有根本改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基本取向也没有根本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产业结构还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我国人均GDP仍处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位置,只有美国的 1/13,日本的 1/10。按照联合国标准,我国还有约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中国发展受到资源、能源、环境等瓶颈制约。中国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国际上看,不少人对中国缺乏了解,疑虑、误解甚至偏见仍然很深。一些势力不愿看到中国发展强大,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国发展,“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等层出不穷,版本不断翻新。总体上看,我国越发展,在国际上的影响越大,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就越复杂, 我们必须承受的压力和挑战就越多。
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冷静观察,从容不迫,沉着应对。总体而言,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加国际合作,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和平发展是中国外交的主线。坚持和平发展,不仅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密不可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和稳定也离不开中国。没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国的发展无从谈起。没有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和平稳定也不可能实现。从中国自身根本和长远利益出发,从世界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出发,中国都必须坚持和平发展,没有别的选择。
国家和人民利益是中国外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外交服务于国家利益,这是世界公认的准则。任何一国的外交都是围绕国家利益展开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当前和今后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中国人民历来十分珍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我们的立场都坚定不移,绝不做任何妥协退让。在这个前提下,作为国际社会和“地球村”的一员,我们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国际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利益,努力把本国利益同国际社会的利益结合起来,实现双赢和共赢。“外交为民”是以人为本在外交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坚持外交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作为衡量外交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供人民之所需,充分倾听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
实事求是是中国外交的根本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外交工作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法宝。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外交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外交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只能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分析、科学判断形势走向,既要看到形势中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形势中不利的一面;既要紧紧抓住难得机遇,也要妥善应对各种挑战;既不能悲观失望,也不能盲目示强。要把握好主流和支流,分清各种利益关系,坚持原则,讲究策略,努力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各大国的有益外交经验,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用战略思维和广阔视野思考和处理复杂问题,坚持发挥自身传统特色,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之路。要扩大同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增进相互信任,提高合作水平。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维护共同利益。深入开展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国际合作。维护我国海外公民和企业正当权益。加强公共外交,广泛开展民间友好交往,推动人文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