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发展服务业就要抛弃制造业吗?
www.fjsen.com?2011-06-13 16:25? 陈宪?来源:解放日报    我来说两句

问: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对此,一些人认为,产业升级就是产业更替,并由此认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就要抛弃制造业。请问,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是不是发展服务业就是不搞制造业,甚至抛弃制造业?

——上海闻喜路 范奇刚

答:服务业的发展是产业演进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就像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制造业的发展一样。然而,制造业发展没有也不会取代农业的发展,同理,在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当然也不可能不发展制造业。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 “三二一”产业发展战略以来,虎扑篮球: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关系问题,就一直存在不同意见,其中不乏认为二者是此消彼长的观点。尽管该观点的不准确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学理层面,二者的内在联系是怎样的?在政策层面,又该如何促进二者互补互动、共同发展?对此,仍然值得研究并给出答案。

根据核心价值是产品还是服务,可以将服务分为追加价值服务和核心价值服务。追加价值服务,是指它本身并不向生产者或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而是作为产品的附加或派生效用,附着在产品之中,与产品一起作为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对象。现在所说的生产者服务,其中大部分就是满足企业(包括三个产业的企业)服务需求的追加价值服务。核心价值服务,是指其本身是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对象,而与产品基本无关,或者产品是服务的附加或派生价值。产业发展实践表明,追加价值服务需求的很大一部分直接来自于制造业,追加价值服务可以极大地提高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规模与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当今社会,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发展制造业的条件,二者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

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这种联系,具体地表现为产业融合和服务化这两个现代社会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特征性事实。产业融合,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发生在产业边界的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它改变了原有产品或产业的特征和市场需求,导致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改变,从而导致产业界限的模糊化,甚至重新构造产业体系。产业融合既包括信息技术对不同产业的渗透、嵌入和提升,也包括三次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不同行业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和工业革命引发工业化一样,服务革命同样带来了现在被称为服务化的社会进化过程。服务化的需求不同于服务的需求,前者首先来自制造业企业,后者主要来自消费者。

综观信息技术革命以来的历史,产业体系的内在构造发生了深刻的演化。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引导的产业分化与融合,改变了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在原有产业体系分类的基础上,被称之为“2.5”产业即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标志着以产业融合和服务化为重要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产业融合与服务化将影响产业间的平衡关系,改变资金、人才、信息、物资等要素在各产业间的配置,有可能使产业结构演进次序或演进规律发生新的变化,从而演化出新型产业体系。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分工格局下,以创新为竞争优势来源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约束下,通过产业融合和服务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催生发展新兴产业,从而实现产业能级的跃升。这些都是上海在“十二五”期间所要经历的过程,并且是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所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GDP (国内生产总值)中服务业的比重是衡量产业体系现代化与经济发达与否的关键。然而,就中国及上海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是服务化,是通过产业融合与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非主导产业形态在短期内向服务业的整体转型。至少在一段时期内,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不应成为衡量产业体系现代性的绝对标准。正如不能说服务业占比接近于发达国家的印度,其产业体系的先进性与经济增长的质量就优于中国。此外,金融危机也暴露了西方国家虚拟经济膨胀下服务经济的内在缺陷,这说明,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加深对服务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

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必须看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历程是从工业化起步,历经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再逐步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尽管制造业的比重日益下降,但其绝对值、科技含量及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并未降低。对于大国经济而言,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而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并未结束,制造业的整体实力还不够雄厚。缺乏创新与创造的制造业,不足以支撑真正意义上的服务经济。

对具有深厚制造业基础的上海而言,应以服务化加速制造业升级,实现制造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提升制造业的能级与竞争力,而并非简单地抛弃制造业。当前,世界分工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我国要实现产业链上的跃升,从“中国制造”跨越到“中国创造”、“中国服务”,同发达国家在服务领域竞争,绝非朝夕之事。另外,无论从一国内部,还是从全球一体化的角度来看,产业链可以延伸、拓展和重组,但不能断裂,也就是说,产业链必须完整。而要保持产业链的完整,制造业必然要占据一定的比重,虚拟经济必须以实体经济作为支撑,否则,经济将处于动态不稳定中,其抗风险性将大为降低。因此,当前以服务化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并不是以服务业取代制造业,而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与互动,服务要素对制造环节的嵌入和提升,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进而通过推进服务化,实现产业链的能级跃升、价值增值和增长质量的提高。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