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创新体制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www.fjsen.com?2011-06-15 17: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我来说两句

文化产业已进入了崭新发展的时期,整个社会对其期望甚高。而要将文化产业真正建设成支柱产业,则需要创新体制和确立战略眼光,构建起适应其发展的动力机制。

推进文化服务均等化

文化权益如同政治权益、经济权益一样,也是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推进文化服务均等化,形成体现文化公平的体制机制。富士康事件充分说明,地方政府和企业不仅要重视城乡、群体经济公平,还要重视文化公平,为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新一代劳动力的再生产创造条件。

市场可以满足高层次的文化享受,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则要靠政府来保障。地方政府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宗旨,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配置公共文化资源方面,注重向农村、基层、外来务工人员倾斜,不断改变城乡、区域、群体之间文化资源的不平衡现象;其次是建立健全各种公共文化网络,包括信息网、广播电视网、报刊网、图书馆网、博物馆网等,建设多样、多元、多层、多彩的公共大众文化,满足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

广东在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中提出:“实行文化人口评估统计制度,推动全民文化活动参与率不断提高。”通过实施“文化消费补贴计划”和“国民文化消费卡工程”等措施,引导、鼓励干部职工和居民群众观看文艺演出,参观各类展览,大力培育文化消费,在提高文化消费率的过程中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这是一种很好的推进文化公平的改革探索。可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资源分配和绩效评估的体制机制。

形成新兴产业发展机制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虽然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相比,仍存在如下问题:总量偏小,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集约化程度不高;缺少龙头企业,缺乏知名品牌;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服务业产值偏低等。为此,通过集群化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势在必行。

集群化路径可以包括链条化、集团化和集中化三种形式。通过集群化方式,使文化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集中,向主导产业集中,向形成产业优势的区域和城市集中。广东省近年提出,以广州和深圳为龙头,整合珠三角乃至更广区域的文化资源,建设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目前,深圳创造的“文化+设计+科技+旅游+金融”的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国家层面,通过加快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破区域、部门自我封闭、各自为政的制约,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使文化产业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让文化产业走出去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

文化竞争是新时期大国之间竞争的新趋势,而文化产业竞争是文化竞争的载体和焦点。比如美国,即把文化贸易作为国家战略,以此宣扬美国的文化价值观。目前,中国出口贸易量已居世界前列,但产品结构上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处于价值链高端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所占份额甚少,总体处在逆差状态。

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提升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在文化体制机制上,需要引导企业敢于参与国际文化产业分工,积极探索市场化、商业化、外向化运作方式,大力打造文化国际品牌,不断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渠道、途径和方法。

国际化是推动文化产业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广东省在参与经济全球化方面,注意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产业模式。一是建设粤、港、澳文化产业合作区。通过深化粤、港、澳合作,充分利用签署CEPA(《内地与香港虎扑篮球: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简称)的机遇,建设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通道。把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建成文化小特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珠江文化创意产业带。二是促进文化企业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向民资、外资开放,形成公平竞争、崇尚创新的文化产业生态环境。三是打造各类文化交易国际平台。如深圳文博会已与100多家外国商会建立了联系,文化产品、产权交易总金额达千亿元。四是自主创新,“造船出海”。如深圳华强集团利用自主创新文化品牌,与南非等国家合办文化旅游主题公园。

激发活力形成创新人才成长机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由要素驱动转到创新驱动上来。当前,在全球范围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把人的想象力与工业设计等传统业态、数字传播等高新科技、网游与动漫等时尚娱乐融为一体,既提升了传统产业,又促进了文化的内容、形式、传播手段、业态创新;既提高了大众的审美情趣,又为大批创新型文化人才的成长和作用发挥拓展了新领域。

当前,劳动者知识结构正在转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呼唤着富有创造精神的新人涌现。早在1997年,美国学者戴维·布鲁克斯就曾指出,伴随信息经济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新的技术力量创造出来的”,是“技术专家,是商人,又是艺术家”,“喜欢新概念,新思想,新的思维方式,喜欢变革,喜欢破除传统的东西”,“不信仰宗教,不喜欢等级制,认为等级、职务头衔是限制性的,已经过时”。我们要适应劳动方式和劳动者的变化,在观念上和体制上营造出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条件。在全社会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个性的良好氛围;形成部门内外、国内外、体制内外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培养造就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科技型文化专业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打造高端文化创业平台,吸纳国际化文化创新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知识支撑和人才支持。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