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警惕“穿越”文化误导青少年
www.fjsen.com?2011-06-15 17:01? 张树伟?来源:《中国教育报》    我来说两句

日前,华中科技大学一名教师把近百份《中国史纲》的考试答卷传到网上,“孟子是个很不靠谱的人”、“周公又名姜子牙”……虽然考试题都是精心设计的,特地研究了北大、复旦等高校的自主招生,雅思甚至台湾联考的试题形式,希望能提升学生们对现实思考的能力、用历史解读人生和社会的能力,但这些不着调的答案让这名教师哭笑不得。

原本“正襟危坐”的历史在一些学生的嬉笑中被娱乐化甚至庸俗化了,历史失去了庄严感和价值。

学生并非天生就是如此对待历史的,但他们周围是千奇百怪的穿越小说、穿越剧和宫斗戏,这些流行的东西都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放下对历史的严肃思考,把历史当作随意打扮的小姑娘。这些来自网络和荧屏的影响让学生慢慢失去了对历史的敬畏感。这就是外部世界的现实,传导到学生的内心,就演变成搞笑、荒诞的游戏。历史失去了自己的坐标,学生也失去了坐标。

这并不仅仅是没有答对考试题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学科教育的问题。很多学生成了从历史中脱轨的人,他们或许只能局限于单纯的专业目标,而缺乏历史的视野和眼光。民族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无法给他们滋养,或者他们拒绝来自民族文化的滋养。

因此,在看似无关紧要的对穿越小说、穿越剧和华美宫斗戏的观感中,存在着某种精神的危机,尤其是这种现象出现在学生中间,更值得我们关注。那些吸引人的穿越情节中没有历史真相,更缺乏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观引导,相反,却让阅读者、观看者失去了自己的立场,不知不觉中成了历史的“迷路人”。因此,这些对历史尊重的缺乏实际上反映了一些学生价值观的缺失。历史、现实和未来是连续的,人们是在对历史的敬畏中实现对现实和未来的尊重与想象的。如果学生们缺乏身在历史中的延续感,一切都可能是没有价值的、偶然的、冷漠的东西,就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去奋斗。既然自己不是历史中的一环,那奋斗就失去了方向,如同一支精美的弓,弦已经不能绷紧,如何能射出凌厉的箭。

教育无法脱离种种围绕在学生周围浮躁的流行文化的干扰,却不能向这些“伪文化”妥协。我们要清楚这些所谓的文化是如何影响学生成长的,并积极和它们争夺阵地。这不仅仅是某个学科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学生可以说孟子是个很不靠谱的人,教育者却不能不靠谱,不能放任不管。我们要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用更好的方式和那些貌似好玩、有趣、刺激的“伪文化”对抗,引导学生回到传承和创造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道上来。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