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继往开来走向复兴
www.fjsen.com?2011-07-06 17:03? ?来源:《河北日报》    我来说两句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主线,总结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对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部署,提出要求,是一篇继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献。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对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政治共识,万众一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0年,是中国共产党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进程中接受历史和人民选择的9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中国,军阀割据,列强入侵,战乱频仍,社会动乱,政治黑暗,民生凋敝。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危亡关头。中国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外御列强,内除军阀,整肃政治,改善民生,建设一个独立、富强、民主、统一的国家。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100余年间,中国人民一直在探寻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独立、富强之路,中国及中国人民也面临着三种命运:一是沦为外国列强的殖民地,受帝国主义列强的奴役。这是外国侵略势力试图强加给中国人民的道路,也是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并努力要摆脱的道路。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由于中国人民的拼死反抗,外国列强的目的最终没有得逞。二是模仿西方,独立发展资本主义。这是当时一些先进人士以及统治阶级里的少数人选择的道路。许多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爱国知识分子,包括太平天国的洪仁玕、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都曾设想走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老路,以获得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这在当时许多人的眼中,是所能选择的一条正确道路。为此,洪仁玕写了《资政新篇》,康有为写了《大同书》,孙中山也设计了《建国方略》,但其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始终没有得到实现。为了实现他们的主张,他们奋斗了,后来一切抱有同样愿望的人也这样奋斗了,但都没有达到目的。原因在于,他们试图在一个封建势力异常强大的国度里发展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奴役和控制下发展资本主义,而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正如毛泽东所说:“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历史的结论是:“资本主义救中国”,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这条道路走不通。最后,一切都尝试过了,一切也都失败了。三是学习俄国,发展社会主义。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所说,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经过28年前仆后继的流血牺牲,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逐步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使人民群众当家作了主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大幅度上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开始富起来了。这些成就印证了三个基本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更好地肩负神圣使命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十几亿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严明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政党来领导,是根本不可能的。要团结凝聚十几亿人民,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关键在党;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在党;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键在党;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关键也在党。实践证明,党的领导始终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越是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越要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远保持先进性,才能肩负起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指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更加规范有序;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更能满足改革发展需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推进的一个重大命题。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既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也要科学判断党的建设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既要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牢记党的建设成功经验,也要结合新的实践,积极推动党的建设改革创新;既要充分肯定党的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要敢于正视和努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群众不满意、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突出问题;既要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系统工作整体推进,也要抓住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突破;既要注重党的建设改革创新在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也要重视来自基层和党的建设第一线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经过90年的成长,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通过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使党能够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考验,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现实课题,也是党能够肩负起领导全国人民继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这一神圣使命的根本政治条件。全党同志只有增强使命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才能把这项神圣使命真正肩负起来。

坚定地走民族复兴之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90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60余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首先要看到,尽管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然占有优势。目前,我国仍处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又处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凸现期,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相当繁重,所有这些,决定了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还有许多新课题、新任务、新挑战需要应对和解决。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同时也要看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国际影响力逐年上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道路上前进的步伐越来越快。具体的数字更有说服力。1949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只有466亿元,钢产量仅15.8万吨,还不到当时世界钢产量的千分之一。仅仅60年后,2010年,中国钢产量已达到6.27亿吨,占到全球钢产量的40%左右。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更是实现397983亿元,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已经从2005年的5.0%上升到2010年的9.5%;我国GDP相当于美国GDP的比例,已经从2005年的17.9%上升至2010年的40.2%。这样的历史功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创造的。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真正能够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道路。“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而自豪”。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只要我们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遵循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够实现。(执笔:薛建中)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