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这段话对长期以来在理论上持虚无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人来说,具有着深刻的警示作用。
在90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之所以能如此辉煌、成功地完成和推进,关键就在于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事实确实如此,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这两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完成和推进这三件大事。
但是,在目前,一些人不仅轻视理论,而且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反对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实践。他们总是以这样那样的方式,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来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企图或者以新自由主义为核心的西方理论,或者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来替代马克思主义。他们并不是用西方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切优秀的东西来充实和推进马克思主义,而是从根本上消解马克思主义。这样做的结果,是改变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按其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如果中国共产党改变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那么她就不能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也不会再自觉地聚集在她的旗帜之下。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再次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可动摇的思想。他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坚信”的要求,即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两个坚信”是辩证地统一的,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也许,一些人对把马克思主义称为“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是那么地不自在和陌生,他们太习惯于把西方资产阶级理论称为“颠扑不破的普世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正是对西方资产阶级理论的正面回击。胡锦涛总书记还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知、学以创业。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核心内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明确而严格的界定,即一是界定了这个理论的性质,是搞社会主义;二是界定了这个理论的“承上”关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三是界定了这个理论的方向,是坚持马克思主义。面对着这样一个坚定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的前途充满着希望。
在当今中国,是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一个最突出的表现是如何确立中国未来的走向。现在有些人一再强调中国必须按照民主、法治、富强、和谐、公平、正义等这些核心价值来发展,所谓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是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民主、法治、富强、和谐、公平、正义的国家。这并没有错,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民所梦寐以求的,都构成我们中华民族振兴的主要内容。问题在于,几乎所有这些内容,是除了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之外,其他所有政党、所有制度、所有国家都能够接受的。那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这些追求与其他什么政党对这些的追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这些追求与在其他什么制度下对这些的追求有着怎样的区别呢?当然区别有很多,但是最核心的一个区别就是中国共产党把所有这些都与共产主义这一大目标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是把所有这些纳入我们共产党人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给人的一个强烈印象是,把中华民族、东方文化的复兴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复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与有些人撇开共产主义这一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把建立民主、自由、法治国家作为中国未来走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正是在这一点上,构成了是不是真正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分水岭。
实际上,只有把实现民族振兴与实现共产主义联系在一起,只有把中华民族复兴所展现出的前景与实现共产主义所展现出的前景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把中国人民的奋发向上、众志成城的精神调动起来!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振兴,只能建立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理想主义、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国家精神基础之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当年之所以能够点燃起整个民族的激情和梦想,除了实现民族解放这一现实目标之外,还在于向人们指引了一条通往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今天我们要重新点燃起整个民族的激情和梦想,仅仅靠实现民族振兴还是不够的,还得靠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我们要把民族振兴上升到激情和理想的境界,即共产主义的境界。当今中国需要新的目标、新的口号,这些目标和口号要能够使人激动、使人沸腾,要使人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显然,只有把实现民族振兴与实现共产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目标和口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的伟大,在历史进程中的伟大,就体现在这里。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