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还要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讲话精彩语录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公众关切: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提法早已深入人心。然而近两年围绕还要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产生了不少争议。很多专家认为,简单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无法解决中国面临的许多社会问题,未来中国应转向以“社会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近年来在中央重要文件中几乎从未缺席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没有被写入。加之近期中央密集提及“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似乎社会建设有取代经济建设的势头。这次 “七一”讲话再次提出“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并且着重强调“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回应了公众关切。
经典论述:“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过去二十多年,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太沉痛了。”——邓小平
一切偏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想法,都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经济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从我国所处的发展环境、发展进程来看,继续发展好经济更加急迫。这是因为,一方面,从人均水平来看,我国还明显落后。2009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为3650美元,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1.8%,在世界银行统计的213个国家和地区中居125位。劳动生产率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08年,我国每个就业者创造的GDP为5855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5.9%,日本的7.7%,俄罗斯的24.8%。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质量不高。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产业是以工业为支撑的模式,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10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3.0%,而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已分别超过50%和70%;城镇化水平偏低。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7.5%,不仅低于高收入国家70%以上的水平,也低于世界50.3%的平均水平。
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发展了,但积累了太多的社会问题。今后国家发展中心应转向社会建设,这样才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从我们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从一穷二白迈向世界经济大国历经艰难曲折,而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需要付出更艰苦的努力,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估计和准备。一切偏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想法,都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经济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科学发展
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这是胡锦涛总书记讲话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总的判断。“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在“十二五”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从以下两方面重点推进。一方面,对需求结构进行重大调整。我国投资和消费关系长期失衡,投资率持续上升,2000到2009年,由35.3%升至47.7%,其中2003年到2009年连续7年均在40%以上。而消费率持续下降,最终消费率由62.3%下降到48%,其中居民消费率由46.4%下降到35.1%。对需求结构进行调整,必须深化改革。特别要对需求结构影响较大的国民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对要素结构进行调整。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重要特征。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改革和经营机制不到位,现代企业制度所应有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没有正常运行,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还不完善。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要素投入结构必须进行大的改革。
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展来看,有两个问题需特别引起注意。一个是,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在于政府转型。过去30多年,我们所取得一条重要经验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并且投资主导的形成跟政府主导的增长方式联系在一起。现在提出发展方式转变,提出要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消费主导的基础上,那就面临一个问题:政府主导型的增长方式对后30年的增长是弊多还是利多?如果是利多,那继续坚持;如果是弊多,就需要改变。从我们的发展实际来看,政府主导型的增长方式存在太多的问题,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非改不可。另一个是,从对外开放看,“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既要立足于扩大内需,同时也必须稳定和拓展外需。要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引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好地发挥以对外开放促进国内改革和发展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社会建设对经济发展影响重大
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是胡锦涛总书记讲话重点突出的一个内容。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而且涉及社会结构的调整,这关系到社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支持问题,关系到发展方式能否顺利转型问题。
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抓好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经济的发展,可以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在以后发展中,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博导)
■(责编/刘建 美编/李祥峰)
观点争鸣
中心论的其他观点
无论在经济上、社会方面还是政治领域,实现政治路线的调整,时机已经成熟,且必要性显著增强。今后我国的政治路线需要调整,可以提出“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社会建设为中心、兼顾政治建设”的政治路线。在政治改革上有必要实行渐进路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党国英
适应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将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建设上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将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建设上来,不是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正确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抓经济建设、促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建设。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薄贵利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重大的“战略转型期”,转型的关键词是“以社会建设为中心”,目的是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如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包容性增长”、“社会建设”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将是引领未来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词,也是未来30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本线索和必然要求。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