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政党巩固之基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辛向阳: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学习的历史,在学习中发展壮大,在学习中砥砺前行。20世纪30年代,美国记者斯诺到陕北采访时敏锐地注意到,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红军英勇善战的重要原因,就是在战争中学习,在学习中战争。事实的确如此。邓小平曾经讲:“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重新学习。那一次,我们学得不坏,进城以后,很快恢复了经济,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在革命时期,学习起了重要作用。在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学习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学习使我们能够不断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从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黑龙江大学教授于文秀:
学习是人类文明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朱熹也提出:“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君子之学,终身焉则已。”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人类优秀精神传承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和升华学习的实践内涵和实践功能,《学习》一片表现我党靠学习起家、靠学习立党的光辉历史,从而得出了“非学无以立党,非学无以立国安邦”的闪光真理。
●国家一级编剧乙福海:
《学习》作为向建党90周年献礼的精品力作,不是单纯为了纪念而纪念,而是要通过“学习”这一主题全面回答在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当中,我们为何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信仰;为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何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何推行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为何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等问题。只有从学习的角度看问题,才能全面而立体地展现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人民的幸福与安康,为实践党和人民的崇高理想信仰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
●黑龙江省广电协会马同庆:
创新是我们党的灵魂,而学习则是创新的灵魂。我们党90年来最大的成果在于坚持发展和坚持不断创新。只有坚持发展和坚持不断的创新,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才会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才会永远血脉相承,生生不息,才能使我们真正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习》是一首我们党学习的史诗
●北京大学教授王东:
《学习》具有立意高远、主题鲜明、史料丰富、形象生动、适合大众等特点。立意高深——作为这部片子题目的片头,采用了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两个遒劲飘逸的大字:学习。开门见山的题目,加上开门见山的故事,一下子把我们拉进深远立意之中。主题鲜明——《学习》用画龙点睛的方式,一下子抓住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主线,这就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学习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找到中国现代化的创新之道。史料丰富——这部片子提供了许多珍贵史料,留下了许多动人故事。形象生动——集中展现了许多历史影像资料,如北大红楼、嘉兴红船、延安时代的毛泽东窑洞、真理标准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鲜活生动,丰富形象。适合大众——通过“讲历史,说故事,看影像”的方式,让广大群众易于接受,喜闻乐道。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辛向阳:
《学习》这部文献专题片有很多的优点,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它具有历史的厚重感、现实的纵深感和未来的使命感。它以历史的厚重感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加强学习,以现实的纵深感告诉我们要学习什么,以未来的使命感告诉我们如何推进学习。
●黑龙江大学教授于文秀:
《学习》构思宏大,立意高远,史料丰赡,思路清晰,发掘深刻,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是政论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的一部优秀的理论文献电视片。《学习》的主创班底带着对党和国家深厚而真挚的爱,怀着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本着强烈的精品意识,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并举,不仅欲以深刻的道理引领人,同时更要以充沛的激情感染人,不仅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蕴,而且洋溢着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激情,为理论文献电视片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黑龙江省广电协会马同庆:
眼下,具备时代走向的优秀电视纪录片应同时具备纪实性、人文性、过程性、叙事性、艺术性五大节目形态和构成要素。《学习》就使这五大形态和要素在节目中得到了较完整的体现和较完美的呈现。优秀电视纪录片“内容取深,镜头取真,视角取平,形式取新”的特征也在此片中得以充分体现。围绕我们党学习这个主题,需要表现和呈现的东西太多太多。此片删繁就简,约而写真,最后截取片中所表现、所呈现的六点加以展示和揭示。这六集之间,既是逻辑的必然联系,也是艺术呈现的最佳选择,六集之间既相互承前启后,又注意首尾呼应,使整体内容做到了有机融合和完美呈现。
●国家一级编剧乙福海:
《学习》既有时代的高度、现实的新度、历史的厚度、理论的深度,又有故事的热度、对比的宽度。其中有四点最值得关注。一、现实切入,历史回放。即每集的片头都尽量从现实入手,用现实发展去寻求历史的轨迹。二、地方事例,全国背景。即从黑龙江的事例入手,重点而全面地展现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三、表达新颖,资料翔实。该片以生动、形象的电视画面和语言娓娓道来,不仅有珍贵的文献展示,包括大量的同期声,还对多位高端人物进行深入采访,使历史更有生命,更有温度。四、视角丰富,视觉震撼。深入挖掘大量新素材,广泛使用电视语言、电视思维,用群众的感受来讲述,努力做到形象生动、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