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中心动态 > 正文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
www.fjsen.com?2011-08-31 16:52?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 改革除壁垒 生产要素流动更合理

“河曲美在水、富在煤,水煤合成电,河曲就会变。”这是山西省河曲县人反复念叨的一句话。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后,山东鲁能集团带着雄厚资本和技术来到河曲,兴建了一座大型的现代化电厂。水煤终于合成了电,河曲人从中尝到了甜头。河曲的资源优势与山东鲁能的资本技术优势的成功联姻,反映了不同地区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

劳动力、土地、资源、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以要素禀赋而论,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各有长短。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价格形成机制等制度壁垒,导致了生产要素的不合理流动,制约了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因而,扭转发展不平衡局面,必须坚决破除各种体制障碍和政策壁垒,深化资源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真正体现要素所有者权益,有效平衡要素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利益分配。同时,积极引导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更多地向农村和中西部流动,增强欠发达地区内在发展动力。

打破身份束缚,让劳动力流动无羁绊。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开始大规模流动,但受户籍制度束缚,农民进了城但定不了居,过着“两栖”生活。目前,国家正在研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一些地方也在进行积极探索。如重庆从2010年8月开始,全面启动了户籍制度改革,今后10年内,将有1000万农民转户进城成为“新市民”。应立足实际,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特别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因地制宜放宽进城落户条件。同时,也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和各方面人才到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工作。

完善补偿政策,让土地收益惠于农。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必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征地标准,确保土地增值收益取之于农、用之于农。完善、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经营性用地流转,按照“初次分配基于产权,二次分配政府参与”的原则,保障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土地权益,促进农村致富、农民增收。

改革税费制度,让资源收益“留下来”。在我国很多资源富集地区,往往是“守着金山、兜里没钱”。原因就在于资源品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资源补偿费过低,大部分资源收益外流。必须理顺资源品价格关系,提高资源税税负、扩大税目,合理补偿环境损害成本。2010年6月起,在新疆率先进行了油气资源税改革,由从量定额征收改为从价定率征收,资源税收益大幅增加,12月起这一改革又扩大到西部12个省区市,今后5年还要在全国推广。这将大大增加这些地区的财力,促进这些地区发展。

“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是指体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通过国家财政投入和建立生态受益方责任制度,增强生态服务功能供给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等方面。2010年4月,国家已正式启动《生态补偿条例》起草工作。

加强政策引导,让资金更多流向落后地区。农村和欠发达的地区加快发展,关键要解决“钱从哪里来”。必须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财政“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贷款,确保农村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70%用于当地。同时,要完善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农村和欠发达的地区。

近年来,我国推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列举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责任编辑:林洪熙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