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残梦——帝国崩溃的前夜》:金满楼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11年,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历史转型期,素来是学界、思想界研究和关注的重点视域。2011年,适逢百年。百年历史的厚重与沉淀,让我们得以摒除其中影响历史客观评价的羁绊与干扰,以历史同情的态度走进那段至今仍在思想的历史。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金满楼著的《辛亥残梦》就是这样一部饱富历史同情回到百年前历史现场的佳著。
作为聚焦晚清政治来反思辛亥革命的作品,《辛亥残梦》从皇族擅权、废除科举、清末新政、新军编练、民族主义、国际局势乃至普通百姓等多重视角入手,层层剖析清政府之所以迅速灭亡的原因,梳理其中为人所忽视的晚清王朝体制、政制、廷枢决策、舆情疏导等最终导致清王朝轰然倒塌的深层原因。这在2011年众多的“辛亥类”写作视域中是比较罕见的,其构思立意堪称独辟蹊径。
而其对晚清覆亡的深层原因的揭示和解读,又使之具有历史思考的深度。作者认为,传统士绅阶层退出历史舞台、股肱良臣相继辞世、亲贵弄权、后科举时代士人的出路问题、编练新军、变调的新政、民族主义勃兴等均从不同层面削弱或损害晚清政治的稳定。
例如,首章“抢米”对清廷与传统士绅阶层的分道扬镳做了细致精到的解读,认为清廷在还没有获取新的力量的忠诚和支持之前,就与其传统的中坚力量——传统士绅决裂,无异于釜底抽薪。再如第四章“科举之痒”。作者认为,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割断了朝廷与读书人的关系,从此读书人就不再为之所用。废除科举与清朝灭亡之间的关系也由此不言自明,即如直隶总督陈夔龙所言:“……科举一废,士气浮嚣,自由革命,遂成今日无父无君之局。”
由此作者指出,正是晚清王朝的内部危机及其政施不当,以及王权内部缺乏足够的强势掌控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等的存在,为辛亥革命在仓促间取得成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换句话说,清末仓促的新政覆灭了新政的推行者晚清政府。
应当说,此前对辛亥革命从晚清视角逆向思考的著作不在少数,但像《辛亥残梦》这样较为全面、深入地检讨清王朝之所以灭亡的历史教训的,尚不多见。相信这种逆向思考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