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虎扑nba:同志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开学典礼上,专门谈到领导干部学习历史的问题。他郑重地向领导干部发出了“读点历史”的呼吁。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有何益处?如何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在处理现实问题时如何真正树立起历史的观念?作为领导干部,对这些问题都应有清醒的认知。
治者知史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有着“治者知史”的文化传统。历史是治者不可或缺的知识源泉。中国历史上的治者、执政者、领导干部都努力从历史知识中获取精神养料,开启智慧,探求为政之道,思考长治久安之良策。
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来看,作为治国安民者的吏(早于官,秦以前统称官为吏)本出自于治史者。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认为,“我们知道的最早的史吏便是老子,他是周朝的征藏史,对于人事变迁,看得明白。因此,《汉书?艺文志》有‘道出于史官’的说法。”太炎先生的见解,有助于我们理解官(吏)与史的内在关系,以及史官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治者知史提供了一个文化上的佐证。
从史学意义上分析,“治者知史”,知类通达,明辨是非真伪,必须努力构建“史识”。“史识”本是中国传统史学中的一个特殊概念。我国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在其史学专著《史通》中提出了这一珍贵的思想命题。实际上,刘知几所讲的具有“通识”意义的“史识”包括“博采”、“善择”、“兼善”、“忘私”、“探择”等诸方面内容,体现了理性的修史方法和历史判断能力。它对于史家固然重要,然而习史者亦可从中获益,明了习史的方向和路径。我们的领导干部自然就是学步的习史者。
在中国现代,李大钊全面开启了对于历史认识论的探究。李大钊对历史认识论的探讨所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史观、史观与历史、史观与人生观、今古论与历史之价值。他提出,要探求“活泼泼的有生命的历史”。“活历史”的内涵就是:历史的进步性、历史进程中的人性、历史学家的自律性。他指出,“实在的事实是一成不变的,而历史事实的知识则是随时变动的;记录里的历史是印板的,解喻中的历史是生动的。历史观是史实的知识,是史实的解喻。所以历史观是随时变化的,是生动无已的,是含有进步的”。在他看来,历史的进步性从史观的演进也可以体现出来。“历史观本身亦有其历史,其历史亦有一定的倾向。大体言之,由神权的历史观进而为人生的历史观,由精神的历史观进而为物质的历史观,由个人的历史观进而为社会的历史观,退落或循环的历史观进而为进步的历史观”。
对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说,实现真正知史,就要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和认识论,实现理性的复归;在历史中寻找人生、寻找世界,寻找自己的追求;从历史知识中发现社会发展变化的本质,完善自我的思想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