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七一”讲话指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这一讲话用极其生动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我们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及面对难题的态度、勇气、信心和决心。决策研究也称“思想库”、“智囊团”、“脑库”、“智库”,它不同于一般的学术理论研究,它的着力点是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准确地说应是在对策研究上下功夫。正如小平同志曾说的“要在问题堆里找到那些长远的、能根本解决问题的东西。”在决策应用研究中,学习和贯彻“七一”讲话精神,就是要围绕讲话中强调的“躲不开、绕不过”的难题,努力为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出思路和政策建议。而围绕“躲不开、绕不过”的难题开展决策研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持续关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要为市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就必须始终能把握住全党全国的大局,紧紧围绕着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重点、热点、难点,即“躲不开、绕不过”难题,选好题目并开展好决策应用研究。我们所理解的“躲不开、绕不过”,其一,它应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中出现的不可回避需要直接面对的难题,如: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首都人口该怎样调控、交通拥堵该怎样破解等。其二,它也应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就很难落实。
二、要注重打造终生学习型组织。
我们认识到,一个组织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比别人学习得更快。要想成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并能够为市领导破解“躲不开、绕不过”难题提供有价值服务的决策应用研究机构,首先要做到的就应是学习的国际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学习与创新是一个钱币的两面,这面是学习,那面就是创新。因为学习与思考是决策研究人员持续创新的基本方法。不学习不思考就没有新思想,也就不会有新的思路和正确的决定。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我们做到一只眼睛看世界,另一只眼睛看北京,不断磨砺我们的“心智”,提升把握住未来社会走势的能力,从而才能持续创新并不断地为市领导解决“躲不开、绕不过”难题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一个善于学习的组织才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组织;一个渴望学习的团队,才能成长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团队。不学习、不联系世界发展趋势和北京的市情学习,就势必会落伍,就势必难以胜任决策应用研究工作岗位的要求,更不可能找准“躲不开、绕不过”的难题并提出“市领导满意的并能用得上的”决策应用研究成果。
三、要努力培养和组建优秀的团队。
我们体会到,优秀的团队是高绩效组织之本。并非所有的团队都是优秀的团队,真正的优秀团队应该是“具有互补技能,致力于一个共同的宗旨、一组共同的业绩目标、一个共同的方法,并共同对此负责的一小群人”。举例来说。近年来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完成的148项课题中获得市领导批示的有26个,获得市级奖项的有17个,完成的市社科规划项目有18个,公开发表的决策研究文章有167篇。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取得这些成绩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能够把具有不同特长的员工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成责权利相结合的一个个研究团队,让这些研究团队再到组织外去寻找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同时在整合团队时又注意互相选择对方,注重寻找拥有“心理可容性”的人,并对课题实行“扁平化”的管理。我们体会到,完成任何一个复杂的工作只有最优的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当我们整合成了一个个优秀研究团队后,完成高质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那只是时间问题了。
四、要执著地将每项研究项目做到更有价值。
我们树立了这样一个发展理念:即在组织的上上下下都要“执著地把决策应用研究的每一个项目做到更有价值”。力争使这种“执著”持续5年、8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懈地去追求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的政策影响力。我们体会到,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能够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能够按照生产创新性课题的方式办所。“创新性”从何而来呢?我们认为,必须注重凝聚“集体智慧”,并把系统工程思想用于决策应用研究。
五、要建立一个能促进组织成功的机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要做好决策应用研究工作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建立起一个能促进组织成功的机制。我们体会到,在一个组织里,如果成功能够经常得到承认,那么,成功就会变成这个组织的一种习惯。反过来说,在这个组织里成功得不到承认,大家干好干坏都一个样,那么,这个组织就很难留住优秀的人才,它就必然会走向衰败。因此,我们应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让制度和政策管理事管住人,让全体员工知道:我们的组织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优秀人才?什么样的优秀成果最有价值?从而使“制度”和“政策”这个“发动机”不断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和生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
(作者为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