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
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
科学分析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全面小康与基本现代化、区域现代化与全国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化与全面实现现代化的三对关系,对于我省更加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与基本特征,推动江苏“两个率先”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江苏总体上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科学分析和深刻认识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全面小康与基本现代化、区域现代化与全国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化与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关系,对于我省更加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与基本特征,认清主要矛盾与关键问题,制定更加全面科学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全面小康与基本现代化的辩证关系
全面小康与基本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漫长过程中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两个不同历史阶段,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前后衔接的两个标志性目标。
第一,全面小康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注重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较好物质基础的发展阶段。全面小康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解决了温饱问题,总体上达到小康以后,以实现人民生活富裕为主要目标的一个发展阶段,属于全国现代化建设的中期发展阶段。在全面小康社会阶段,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注重提升综合国力,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所谓“全面”,是指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除了着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以外,同时也要注重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国际国内、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社会建设和制度建设,注重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全面小康是中国特色的概念和生活发展目标,现代化是世界公认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小康”是一个富有中国文化特色和底蕴的词语,是中国人民所追求的比“大同”理想更为现实的生活宽裕、殷实,社会稳定、安宁的美好生活愿望。现代化则是一个世界通用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念。国际公认的经典现代化包括四个方面,即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生态现代化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学者胡伯提出的,并成为发达国家环境社会学的主要理论。随着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化理论也将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为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知识社会和信息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三,基本现代化不是全面小康基础上的简单量的扩张,而是在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等方面的质的提升。它要求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在经济发展方面,要重构经济发展的动力体系,从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形成创新驱动、消费需求和投资拉动相互协调、彼此互动、互为支撑的经济发展动力体系;在发展全面性、协调性方面,要体现发展水平更高、发展全面性更强、发展协调性更优、发展结果更均衡。因此,基本现代化指标与全面小康指标应当有重大的结构性变化。应当重点体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体现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