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文史纵览 > 正文
中山陵:魂归旧都心系革命
www.fjsen.com?2011-10-09 16:18? 李 玲?来源:《新华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一座中山陵,半部民国史。”屹立于南京紫金山的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地。适逢辛亥百年,拜谒中山陵,成为海内外华人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缅怀与纪念。

从陵园广场拾级而上,“博爱”,“天下为公”,“民族、民生、民权”,一路仰望,孙中山先生的名言刻于牌坊、陵门、祭堂的门额。“这三句话把孙中山先生一生倡导的精神浓缩地反映出来,是其留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副处长刘东华介绍,孙中山生前经常题“博爱”这两字送人。目前档案界发现的孙中山先生有关“博爱”题词的最早原件,是为表彰爱国华侨邓荫南先生资助革命、勋及国家而题写的横匾。他用“博爱”精神激励革命志士,“博爱”也是他伟大人格的写照。如今,博爱精神依然在南京传承,“博爱之都”已成为南京对外的城市形象名片,表达“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中山陵最高处,便是当年举行奉安大典主祭仪式的地方——祭堂。祭堂正中的孙中山坐像,着长袍马褂,双腿并拢,膝上摊着一本展开的文卷,像是在为后人勾画着美好的蓝图。祭堂后有墓门两重,里面就是孙中山先生遗体安放之处。出于敬仰之情,谒陵者们只在门外向孙中山先生坐像鞠躬致礼,敬献花篮,缅怀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1925年3月12日逝世于北京。他为什么选择长眠于南京呢?“南京是孙中山生命记忆的凝结、人生意义的象征和未竟期望的寄托。”刘东华说。孙中山临终时嘱咐要葬于紫金山,当时正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其遗嘱提到“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争取革命最后的胜利。孙中山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中山陵于1926年初破土动工,1929年夏建成,1929年6月1日正式举行奉安大典。为了迎接中山先生的灵柩,国民政府特地修建了一条迎陵大道,即今南京的中山北路、中山路和中山东路,由此奠定了南京老城多年的发展格局。

中山陵建筑群,可谓处处都有景。向东眺望,在密林深处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古典建筑,这就是南京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与中山先生之陵墓紧密结合,浑然一体。中山陵两侧,长眠着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些要人和斗士,如廖仲恺与何香凝墓、邓演达墓、范鸿仙墓、韩恢墓、抗日航空烈士墓、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等。刘东华说:“民国不少要人,生死相随伴中山,逝后都葬在孙中山先生身边。中山陵成为近代国家民族的一个象征。”

中山陵园是两岸同胞共同景仰的纪念地,是沟通海峡两岸情感的桥梁纽带。去年11月12日起,中山陵免费开放,让更多民众了解中山先生的事迹和博爱、天下为公的精神。周恩来曾经说过:“中山陵园不仅是南京市的、江苏省的,而且是全国人民的,一定要保护好和管理好。”

“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这是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对南京未来的预想,在近百年以后成为现实。如今的南京,百业俱兴,这足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在天之灵。本报记者 李 玲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